投稿系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目录
黄仕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再谈“汤沈之争”的戏曲史意



摘要: | 从戏曲史、戏曲社会地位的变迁以及晚明曲家对传奇戏曲的认识过程来看,“汤沈之争”及汤、沈二人对于中国戏曲发展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明代文人参与南戏传奇创作,有着从俯视、平视到尊重的过程。汤显祖强调“意趣神色”,将传奇视为堪与诗文并峙的新文体,并通过其创作,让传奇进入到文学殿堂的深处;而沈璟对制曲规范的努力,通过吴中曲家到清初苏州作家群、到李渔一线的努力,让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获得更大的市场和发展的空间。他们其实同样在创作实践过程中进而关注到了戏曲的本色当行,也同样重视曲律,只是由于时人以昆山腔为唯一标准,以及对宫调曲律和用韵规范的误解,才塑造出汤氏逞才横行、无视曲律的形象,致使汤氏之深意“伤心拍遍无人会”。 |
作者: | |
作者单位: |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 |
期刊: | 世界民族 |
年.(期):页码 | 2016.(4):4-13 |
中图分类号: | |
文章编号: | |
关键词: | “汤沈之争” 文体 意趣神色 曲律 |
欢迎阅读《外国文学评论》!您是该文第1471位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