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系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目录
陈桐生:商周文学语言因革论



摘要: | 殷商时期文学语言的代表文献是殷商甲骨卜辞、铭文和《尚书·商书》,这些文献的语言可以称之为“殷商古语”,特点是艰深古奥。西周时期存在两套书面语言:一是沿袭前朝的“殷商古语”,另一是周人通过扬弃“殷商古语”并提炼周人口语而形成的“文言”。这两套语言,一主一次,一雅一俗,一难一易,一因一革,区分十分明显。西周铭文、周原甲骨卜辞、《周书》《周颂》《大雅》语言因袭“殷商古语”,《周易》卦爻辞、《国语》中西周散文和《诗经》西周风诗则采用相对平易的“文言”。随着历史文化条件的变迁,“殷商古语”逐渐走向衰落,“文言”因其接近时代、贴近生活、易懂易写、便于交流而广为接受,成为春秋战国以后的主流文学语言。 |
作者: | 浙江大学中文系 |
作者单位: | |
期刊: | 世界民族 |
年.(期):页码 | 2016.(4):43-56 |
中图分类号: | |
文章编号: | |
关键词: | 文学殷商古语文言 |
欢迎阅读《外国文学评论》!您是该文第982位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