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系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目录
过常宝:祭告制度与《春秋》的生成



摘要: | 原始《春秋》是以“策”的形态存在的,源于鲁国史官告庙或诸侯国史官“来告”,而“告”则与古已有之的祭告仪式相关。祭告内容须经史官事先书策,成为“岁典”,于四时常祭集中告庙。当时,唯有周王和鲁国建有太庙。诸侯国有事,祭告本国宗庙,形成“诸侯之策”,重要事项还要到太庙祭告,形成“周策”或“鲁策”。因此,只有“周之《春秋》”和“鲁之《春秋》”可载列国之事。祭告书策不载原因、过程,不作评论,呈现出“简”的文体特征。“岁典”导致了史官于四季首月虽“无事”而书策。四时常祭在当时被习称为“春秋”,这就是《春秋》名称的来源。在长期的书策和祭告实践中,史官发明了多种形式的“书法”,以彰显自己维护礼制的权力和信心。 |
作者: | |
作者单位: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期刊: | 世界民族 |
年.(期):页码 | 2017.(3):18-32 |
中图分类号: | |
文章编号: | |
关键词: | 告命 书策 岁典 《春秋》 |
欢迎阅读《外国文学评论》!您是该文第606位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