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系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目录
“游词”的生存与清词的演进



摘要: | 金应珪首先提出“游词”的概念,并将缺少性情作为其根本标志。谢章铤等人又将“性情”压缩为诗教范畴内的“寄托”,此时的游词成为了“寄托”理论的反面典型。常州词派所批判的清代游词肇兴于朱彝尊,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意淡化词中寄托,却在手法与题材上努力创新,受到了以厉鹗为代表的雍乾词人的认可与响应。但游词在创作上渐成窠臼,“不足于情”的弊端日益加重,加上社会环境的变化与词派间的论争,导致其从嘉道时期开始备受批判。然而词人情感的多样性、词体功能的多元化以及由南宋入门的创作惯性,支撑游词在猛烈的批判下继续存活。游词的文学史意义,就是作者在面对传统时如何选择创新途径,以及围绕是否接受这种创新而展开的代际间的对话。 |
作者: | 曹明升 |
作者单位: | 扬州大学文学院 |
期刊: | 世界民族 |
年.(期):页码 | 2021.(3):89-99 |
中图分类号: | |
文章编号: | |
关键词: | 游词 清词 创新 传统 代际对话 |
欢迎阅读《外国文学评论》!您是该文第209位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