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全文检索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韩愈两度南贬行程行期考辨尚永亮(2023·13·4)
  • 内容提要:韩愈于贞元十九年(803)贬阳山、元和十四年(819)贬潮州途中均有诗纪行、纪地、纪时,虽为韩愈所贬行程行期留下了大致可循的线索,但也存在若干模糊不清之处,引发后人持续争议,或至今仍少有人探究。联系韩愈诗文
  • 关键词:韩愈 两度南贬 行程 行期
  • 宋代曾慥《类说》版本流变新考 ——兼论印本“定本效应”与古书传存之关系关 &nbsp 静(2023·13·4)
  • 内容提要:曾慥《类说》对古小说的辑佚整理、考订研究至为重要,与之颇不相称的是学界《类说》研究主要依赖“全失旧观”的天启刻本,而大量早期抄本深藏于海内外图书馆,鲜为世人所知,研究者尚未揭开此书版本流变的神秘面纱。
  • 关键词:曾慥 《类说》 印本 定本效应 版本标记物
  • 沈周诗歌接受与明中叶吴中文坛的建构汤志波(2023·13·4)
  • 内容提要:沈周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吴中文坛代表诗人,然而当时馆阁与山林二元对立的诗学批评不仅曲解了沈周诗歌,也遮蔽了吴中文坛。正德间文徵明有意将沈周奉为吴中文坛盟主,开启了吴中文坛的初步建构,但随即湮没在前后七
  • 关键词:沈周 吴中文坛 钱谦益 《明史·文苑传》 《四库全书总目》
  • 清初岭南诗派的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吴留营(2023·13·4)
  • 内容提要:明清鼎革之际,岭南文人深遭战乱,与外界相对隔绝。粤人谈诗,不趋时俗,表现出鲜明的地域认同与独立品格。程可则较早赴京,夺会试第一,且与王士禛等人往来唱和,并称“海内八家”。随着粤人北上、京师等地文人南下
  • 关键词:岭南诗派 形象建构 岭南三大家 身份认同
  • 桐城派方、姚对传状文的理论探源与选本评示梁金梅(2023·13·4)
  • 内容提要:自从唐代官修国史之后,文人“不为人立传”成了“金科玉律”。方苞和姚鼐一方面在传主的定位上不触及达官贵人,在选文类型上以家传、行状、事略等形式与史传区分;另一方面却更关注传状的创作方法。而面临乾隆时期更
  • 关键词:桐城派 传状 方苞 姚鼐
  • 同源民间叙事的亲缘关系 ——兼谈古代小说文体的民间性朱佳艺(2023·13·4)
  • 内容提要:应用民间文学的形态研究方法,可以从微观层面构拟民间叙事对古代小说文本的影响机制。以夔神话为例,远古神话近似于一个层累的“共同源头”,随着文学史的发展,其中的母题、名物等同源要素流布到魏晋南北朝志怪、唐
  • 关键词:母题 小说文体 志怪 形态学 历时研究
  • 地方性知识与“西游故事”的多民族地域叙述赵毓龙(2023·13·4)
  • 内容提要:“西游故事”的演化传播是在中华文学版图内实现的,是多民族、跨地域叙述实践的结晶。尤其在中华文学多层次局部交融进程中,富于边缘活力的多民族地域发挥了滤器功能,滤器的介质则是历时形成的、为在地者共享并指导
  • 关键词:西游故事 地方性知识 多民族 叙述 仪式
  • 古代文学派别范式衍变与理论体系重构张 &nbsp 涛(2023·13·4)
  • 内容提要:早期文学派别范式依附于文学史著而呈现类例不分、杂纯相糅等特征,治文学史者又从刘勰的“体—派”范式、锺嵘的“类例”划分、严羽的“统系、盟主、风格”三要素等传统诗学思想中汲取资源。深受五四新文化熏陶的学者
  • 关键词:文学流派 “体—派”范式 “群—派”范式 “社—派”范式
  • “目击高情”与宗炳《画山水序》佛教文艺观 蔡宗齐(2023·13·3)
  • 内容提要:“目击高情”这一无人关注的哲学命题,表明刘宋人超越中土传统“象”观,自觉运用佛教概念来重审视觉的对象、方法、效果及其超验的宗教意义。在此框架下,从视觉观演变的角度重读宗炳《画山水序》,以考释每段的关键
  • 关键词:宗炳 周颙 佛教文艺观 “目击高情” 《画山水序》
  • 中国古代小说写人批评中的画论承变及理论贡献李桂奎(2023·13·3)
  •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小说写人评语常灵活变通地援引或化用画论术语,并生发出各种新意,带有较强的“拟画”性。这种“拟画”性的写人批评常常与“拟史”性的叙事批评相拥并存。相对而言,叙事评语多直白明了,写人评语多含蓄蕴藉
  • 关键词:形神 拟画批评 承变 读者审美 文论谱系
  • 词体本色论中的绘画语言与词学阐释习婷(2023·13·3)
  • 内容提要:词学史上的本色论内涵始终在变化。画论中对色彩的认知与词论中对词体艳丽本色的体认及尊体诉求有着相似性,是以色论词的逻辑起点。艳丽本色论借用绘画语言,围绕设色技法、白描雅化以及静穆境界阐释其内涵。词之设色
  • 关键词:本色 设色 白描 穆
  • 性灵诗与性灵画论性灵诗与性灵画论 ——袁枚显灵通神的文艺思想张毅(2023·13·3)
  • 内容提要:袁枚以写“性灵诗”闻名清代诗坛,被誉为“真才子”,他有意突显男女感情的可贵,以为诗歌应当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而画家可用通神笔显示自然造化的奇妙。他创作了大量品鉴人物画、山水画的题画诗,彰显名士风流和山
  • 关键词:袁枚 性灵 神韵 才艺
  • 东晋南朝文学“二京地名”移置与南北地理观王德华(2023·13·3)
  • 内容提要:东晋南朝文学移置二京地名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呈现为中原神圣的文化地理空间移置,类似二京的标志性的地理景观移置,直接以前代都城“长安”“洛阳”代指“建康”的地名移置,共三种形式。尧舜以来对“天下之中”的孜
  • 关键词:东晋南朝 二京地名 移置 南北地理观 建康
  • “南北朝体”视域下的徐陵禅代撰作及其影响孙宝(2023·13·3)
  • 内容提要:东西魏至周陈文坛具有地域性、流动性和争鸣性的鲜明特质,严羽提出“南北朝体”说,用以概括这一时段文坛的整体性特征。在“后三国”的政治、文化语境下,徐陵禅代撰作主要分为政务性文书与交际性文书两类。前者多为
  • 关键词:徐陵 禅代 《三国典略》 “盲书” “南北朝体”
  • “议论文章”与北宋时代精神塑造及文学变革张德建(2023·13·3)
  • 内容提要:议论是人类思想、认识和情感的高级表达方式,在行为层面涉及个体精神气质、群体交往、学术研讨、理论表达、政治见解五个方面。北宋以来,“议论”一词开始大量出现,其概念亦不再单指论体,而已扩充为含括著述与文章
  • 关键词:议论文章 政治文化 精神价值 学术建构 文学变革
  • 禅香诗与鼻观法:论五山文学的黄庭坚诗接受谢文君(2023·13·3)
  • 内容提要:日本禅僧万里集九的黄庭坚诗讲义《帐中香》写本的天头注保留着一条关于黄庭坚荷香悟道的材料,显示出刻意关联黄庭坚诗与禅、香的倾向。黄庭坚与自然界桂香的禅缘,是五山文学接受其所创禅香诗的重要语境。万里集九不
  • 关键词:黄庭坚 香诗 鼻观 《帐中香》 万里集九
  • 金代士大夫的古物鉴藏实践、书写与文脉意识 ——以元好问为中心杨万里(2023·13·3)
  • 内容提要:金代士大夫鉴藏古物的风气十分盛行,他们以藏物之富和鉴裁之精相标榜,颇有追慕中原风雅之意。元好问不仅是金代热衷于鉴藏古物的典型人物,还围绕古物进行了丰富的文学书写,咏赞了金源一代文物之美,有时也寄托着流
  • 关键词:元好问 金代 古物鉴藏 文脉意识
  • 明清文体应酬功能之争何诗海(2023·13·3)
  • 内容提要:自明中叶至清末,诗文创作中的应酬风习日炽,严重败坏士风和文风,从而引发对文体应酬功能的严厉批判乃至彻底否定。然而,这种否定背离了儒家纲常伦理和诗教传统,故而又激起诸多论家的反驳。他们高倡“日用应酬即文
  • 关键词:文体 应酬功能 基层写作 儒学纲常
«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