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系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大会合影)
2019年11月1日至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唐宋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韩国又松大学、日本国文部科学省学术振兴会等三十余所海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学者参与会议,共收到论文五十篇。
11月2日上午举行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马东瑶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与《文学遗产》编辑部孙少华编审致开幕辞,中国社会科学院陶文鹏研究员作为嘉宾致辞。
康震教授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唐宋文学研究成果丰厚,不仅在文献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唐宋文学深入系统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学科方法、学术视野亦不断开拓,形成了新的研究格局与研究领域。
孙少华编审认为建国七十周年的今天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唐宋文学应当融汇继承与创新,在传承文化传统的同时焕发当代特色。在新时期研究队伍与研究方法多元化的趋势下,古代文学研究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将决定未来二十年的学科发展与学术高度。
中国社科院陶文鹏研究员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陶先生指出,未来古代文学研究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贯中西,丰富并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新文学理论,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更为开阔的理论视野。
开幕式及合影后开始第一场大会发言,清华大学中文系谢思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杨庆存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元锋教授、韩国又松大学柳素真教授发表论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陶文鹏研究员、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鸣教授主持评议。
11月2日下午至11月3日上午,大会依据“文本·文体”“题材·观念”两大专题分组讨论,与会学者围绕“名家名篇新探”、“文学与艺术的互动”、“文体与书写方式”、“文本的复杂性”、“形象与想象”、“文学与地域空间”、“文学批评的多样性”、“唐宋文学研究的多维视角”等八组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第一组会场)
(第二组会场)
11月3日下午举行第二场大会发言。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诸葛忆兵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钱志熙教授、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陈珀如教授发表论文,由清华大学中文系谢思炜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元锋教授集中评议。
大会发言后举行闭幕式。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马里扬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陈斐副研究员汇报分组讨论的情况。马里扬教授指出,“文本·文体”组的讨论围绕经典、艺术、文体、文本展开,融汇新知、开辟旧疆,不仅对经典个案有所突破,亦能关涉多种艺术门类,对于文本与文体的剖析有体有面、深细广大。同时,现今突破与超越传统学术的时机已然到来,应当回归大家研究、勇于挑战难题,以争取古代文学研究的全面突破。
中国艺术研究院陈斐研究员汇报“题材·观念”组的讨论情况,就“观念的继承与创新”、“技术的革新”、“研究路数的开拓”、“选题的创新”四个方面表达感想,认为该组讨论题材丰富,视点新颖,兼顾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融通中西、沟通古今,呈现出唐宋文学乃至古代文学研究的多元景象。
闭幕式特邀北京大学张鸣教授就本次会议的特点、唐宋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点评。张鸣教授认为,此次会议唐、宋交流,着眼于唐宋两代文学的内在关联,体现出前瞻后顾的学术意识,意义重大。唐宋文学研究的关注点不应只有士大夫文学,期待未来的研究能兼顾士大夫文学与通俗文学,共同讨论一个时代的文学景观。研究者当思考文学研究的本质意义,提炼文学的审美性、想象力与创造力。张鸣教授提出:我们要一起做与辉煌的唐宋文学相称的研究。
大会最后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杨庆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过常宝教授总结致辞。杨庆存教授肯定本次会议良好的学术氛围,认为会议论文选题之新颖、材料之翔实、思考之深入,展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求实、求善求美,致广大而尽精微,并期待古代文学的研究结合时代需求、世界视野,实现进一步的开拓。过常宝教授代表主办方再次感谢与会专家学者对北师大文学院及古代文学学科的关心和支持,期待前辈专家、青年才俊再次莅临论学。
您是第 12048840 位访问者 备京ICP备:06036494号-20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电话:010-85195583(周二、周三) 邮编:100732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