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系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由中国骈文学会(筹)、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筹)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三届骈文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9月21日-22日在兰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树仁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齐鲁书社等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出版社的专家学者60多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会议研讨成果丰硕,对骈文研究诸多问题有重要推进。
在开幕式上,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董晨钟在致辞中说:“这次研讨会为骈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加强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对于推进骈文文化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谭家健会长、邝健行教授、叶幼明教授、赵逵夫教授先后向大会作了致辞。邝健行、赵逵夫、叶幼明、莫道才、韩高年、钟涛、何祥荣、曹虹、刘宁、伏俊琏等教授先后在大会做主旨发言。从各个角度发表了骈文研究的最新成果。然后会议用两个半天时段,分两个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收到论文40多篇,涉及骈文理论、骈文史、骈文作家作品以及其他相关研究。在骈文理论研究方面,叶幼明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在《骈赋非骈文辩》中从文体分类、产生时间、社会功能、文学体裁、体制结构等方面辨析了骈赋与骈文的区别。曹虹教授(南京大学)的《中国骈文学的思想传统》从“尊体”和“文人修养”的角度探讨了骈文学蕴含的思想传统。韩高年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的《<文心雕龙·丽辞>读解》认为《丽辞》是现存最早的骈文专论,其骈文起源观念影响深远,其华实并举的骈文风格论是骈文文体自觉的标志。刘涛副教授(韩山师范学院)的《论<六朝丽指>在骈文批评上的贡献》讨论了孙德谦《六朝丽指》的内容,如论骈文的文体之源、六朝骈文的艺术手法、骈散合一及气韵、风格等。施懿超教授(浙江理工大学)的《<辞学指南>所见之宋代骈文思想》爬梳了王应麟《辞学指南》详分文体、明乎体制、精于技巧等骈文思想。张作栋(广西师范大学)的《从“四六”到“骈文”——论文骈文名称之演变及四六与骈文关系之辨析》考据梳理了从“四六”的名称到“骈文”名称的演变过程。欧明俊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未到会)提交的《古代骈文界说之反思》则对骈文的外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朱丽霞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的《古文与骈文:在“桐城谬种,选学妖孽”之后》对近现代骈文骈赋的创作做了评述。莫道才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的《“伐山”“伐材”之喻与“生事”“熟事”之法——王铚《四六话》的骈文典故理论之源、影响及评价》分析了王铚《四六话》的用典理论。宋代王铚《四六话》提出“伐山”与“伐材”、“生事”与“熟事”的用典理论,强调的是艺术的创新,就是在用典这个典源取材问题上,也要有自我的新发现。从美学上说,就是熟悉的陌生化与陌生的熟悉化的结合。“伐山”与“伐材”侧重于“伐山”。而“生事”与“熟事”的搭配方式,强调的是艺术的熟悉与陌生的组合,其实质也是艺术手法的创新。丁恩全副教授(周口师范学院)的《刘咸炘论骈文》指出近现代的蜀中学者刘咸炘的文学史思想丰富,对骈文的观点值得关注。刘宁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骈文与说理:以中古议论文为中心》讨论了骈文与说理的关系,指出骈文是否适合说理,不可一概而论。论理之文与议事之文有不同的吸收方式。
对于骈文史的研究也是会议关注的热点。马世年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的《祝、史“垂戒之辞”与连珠体的起源》提出连珠体源于西周以来祝、史之官诫勉君主的垂戒之辞。何祥荣教授(香港树仁大学)的《北魏骈文艺术的流变》考察了以前关注极少的北魏骈文前后期的创作状况。指出北魏骈文可以分为前后期,后期骈文为北周骈文的繁盛奠定了基础。张朋兵(西北师范大学)的《六朝文的骈化与士族意识》提出士族门阀崇文的风气是六朝文骈化的时代大背景。倪惠颖副研究员(江苏社科院)的《论常州骈文与古文的文体互参及开创意义》提出常州派跨越学术、词、骈文与古文,其骈文具有与古文互相渗透的特点。故能以一地之域兼擅古文与骈文。陈曙雯副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清代中后期书院的文学生态与骈文》则从书院的因素研究了骈文与书院的关系,指出骈文在书院里与诗赋一起获得了发展空间。吕双伟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的《乾嘉骈文的复兴》则指出乾嘉时期骈文的复兴与乾嘉时期的文治武功、崇尚博学、流连风雅的社会风气、辞章与考据相争的学术背景密不可分。
对骈文作家作品的研究也是学者们关注的。杨晓斌教授和杨沐晓(西北师范大学)的《魏晋写槐骈赋的骈体特征及其意象内涵解析》指出魏晋骈赋中的槐树不再是自然之物,而是具有多层次的人文内涵。钟涛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的《论梁季江陵政治骈文的文学性书写》指出梁季的骈文虽然都是庙堂之作,但是采用了文学性的书写,极富抒情色彩和形象化特征。周悦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的《从庾信骈赋看诗赋合流到赋文趋同的文体演变史意义》指出后代文章家将骈赋视为骈文正是庾信后期骈赋骈文趋同带来的影响所致。邝健行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的《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句末声音形式安排析论》通过对作品文本音韵的细致分析,指出其句末四声平仄运用完全符合《文镜秘府论》中论诗歌“换头”的原则。莫山洪教授(柳州师专)的《论郑献甫的骈文》则分析了岭南骈文作家郑献甫的骈文特点。颜建华副教授(长沙理工大学)的《汪中创作考辩二题》对吴鼒《八家四六文》未选汪中骈文作了辨析。提交研讨会的论文还对其他与骈文相关的文学史问题作了广泛研讨。
会上,调整了学会的领导机构。谭家健仍任会长,叶幼明、许逸民、于景祥、莫道才仍任副会长,增选曹虹、钟涛、韩高年为副会长。莫道才兼任秘书长,杨晓斌、莫山洪、刘宁为副秘书长。常务理事16人,理事若干人。会上,对推进学会的下一步工作作了协商研究。
开幕式 |
分会场 |
|
分会场 |
左起:钟涛教授、莫道才教授、朱丽霞教授、莫山洪教授、蒋振华教授 |
|
右起:伏俊琏教授、王志清教授、曹虹教授 |
左起:叶幼明教授、莫道才教授 |
左起:谭家健研究员、钟涛教授 |
邝健行教授 |
何祥荣教授 |
姜剑云教授 |
赵逵夫教授 |
郝润华教授 |
吕双伟副教授 |
左起:王静编审、邝健行教授、韩高年教授、姜剑云教授、莫道才教授 |
与会专家合影 |
您是第 12199681 位访问者 备京ICP备:06036494号-20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电话:010-85195583(周二、周三) 邮编:100732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