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考述》座谈会综述

201416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主办的“《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考述》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北京大学、苏州大学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表看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列席会议。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在《文学遗产》2014年第1期发表文章指出,明清别集和其他相关文献保存了不少以钓鱼岛列岛为题材的诗歌,通过对这些材料的钩稽与研究,可以为这一重要的国家历史问题的研究提供佐证,同时为明清文学史研究拓展出新的空间。本次会议即旨在介绍、宣传这一重要成果。

座谈会由《文学遗产》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竺青主持。《文学遗产》主编刘跃进和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分别致辞。刘主编指出:“我们刊载罗先生这篇文章,是要表明古代文学应当而且也完全可以用严谨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和国家历史问题的关切。……今年3月,文学遗产即将迎来创刊六十年的华诞。创刊之初,我们的定位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坚持时代性、科学性、建设性原则,提倡严谨求实的学风、生动活泼的文风。我们愿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入总结、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就和经验,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参照。”陆所长则表示:“罗先生从文学角度进一步证明钓鱼岛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对我们外交政策的一大支持。……我们只是很本分地看历史事实、呈现真相。”论文作者罗时进介绍了自己从获得选题、搜集材料再到完成论文的全过程。接下来,与会代表围绕着本篇论文及与论文有关的学术背景和国际关系现状展开了讨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指出,为一篇论文开座谈会,这还比较少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该论文承载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古代文学研究关切现实的一面。《文学遗产》副主编、该论文责任编辑张剑特别指出,学者也要有自己的基本政治立场,讲政治不是兴趣而是责任;但学者表达立场,不同于普通民众的情绪化方式,而要拿出质量过硬的学术成果,展现科学严谨的专业姿态。文学研究所蒋寅研究员认为,该论文体现了文学研究丰富的可能性,拓展了古代文学研究的疆域,包括对边疆史地的认知和对海洋文明的理解等。文学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杨子彦认为,以前并没有意识到明清诗文还有这样的现实意义,经此论文之揭表,才对明清诗文有了新的认识。日本研究所前所长蒋立峰、近代史研究所李理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侯毅,作为史学研究者,从跨学科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由于国际形势的新动向,钓鱼岛问题成为近两年的研究热点,但新的材料、新的视角和新的成果却并不多见。这篇论文恰可从文学的角度为钓鱼岛问题研究者们提供新的思路,也为我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日斗争提供强有力的历史和政治理据。尤其是文章中提及的“从客”问题,之前的学者从未关注,背后仍有大量资源可供挖掘。而且,文学研究相比纯粹的历史研究,更能进入到心灵世界,从古人的观念深处探得与钓鱼岛有关的主权意识,因此更具有说服力。北京大学中文系潘建国教授也指出,以学术研究回应历史问题时要格外谨慎,要经受海内外学者的检验,文章中的一些细节还应再作斟酌。

最后,刘跃进主编作了总结发言,呼吁学术界尽快转变观念,为古代文学研究赢得新的发展空间。本次会议汇集了文学界、史学界、出版界等多方面专家、学者,大家一致肯定了《文学遗产》在引领古代文学研究向着服务社会、关切现实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带头作用。

 

座谈会会场

刘跃进主编

陆建德所长

罗时进教授

蒋立峰研究员

谢寿光社长

竺青副主编

张剑副主编

蒋寅研究员

潘建国教授

李理副研究员

侯毅博士

祝晓风编审

梁艳玲女士

杨子彦副研究员

石雷副编审

陈汉萍女士

孙少华副研究员

刘京臣博士

马昕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