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邓绍基先生追思会综述

2014313上午,在著名古代文学史研究者邓绍基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了“邓绍基先生新作出版研讨会暨逝世一周年追思会”。邓绍基先生的夫人和生前好友、同事、学生、后辈,以及文学所古代室、近代室、《文学遗产》编辑部、《文学评论》编辑部代表等五十余人参加了追思会。追思会由文学所党委书记刘跃进主持。

邓绍基先生(19332013),江苏常熟人。1951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后进入文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学评论》编辑部负责人、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主任、文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先生亦曾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学术委员和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杜甫研究会顾问和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邓绍基先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数十年,研究领域涉及戏曲、小说、诗文、学术史等多个方面,成绩斐然,多有创获。作为文学所具有代表性的一代学者,无论是在个人的学术成就上,还是在文学所的学科建设及领导管理上,都对文学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刘跃进书记首先介绍了追思会筹备阶段的基本情况。他回忆道,从去年春节到逝世前一周,先生身体状况都很好,没料到病情居然急剧恶化。当时因为时间匆忙,未及举办纪念活动。在先生两本著作问世之际举办追思会,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刘跃进书记对邓绍基先生最深的三个印象,概括言之,是“为人”、“为学”和“为所”。先生为他人之事、为学界之学、为所之建设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是文学所老一代学人都深有感触的。在学术上,他的文学史研究,小说戏曲研究,堪称学界不朽的典范。虽然先生驾鹤西去已经一年了,但其学术思想和为人态度垂范后世,可视作文学所的精神传承。

文学所陆建德所长代表文学所同仁向邓绍基夫人表示慰问,并对前来与会的专家表示了感谢。他回忆了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管理文学所时的往事,认为在古代文学学科上的远景规划上,先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古代室能够取得今天的格局,先生有开创和发扬之功。他说,邓绍基先生是文学所古代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谦和精神,来自于传统文化温柔敦厚,也是文学所精神的象征。

追思会上,邓绍基先生生前的好友和同事追述了邓绍基先生的生平轶事,从人格魅力、学术成就、领导才能等多个方面,彰显了邓绍基先生的大家风范。

中华书局编审程毅中先生回忆了与先生一起筹划办理《文学遗产》期刊及在全国古籍整理规划小组中一同工作时的情形。他评价道,邓绍基先生于元代文学和戏曲研究是其学术专攻,但是,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并不限于此,涵盖面非常广。古人所言,义理、考据、辞章,他都有所成就。先生对文学所的两个核心刊物均有着重要的贡献。他的逝世,是学界的重大损失。

文学所前所长张炯先生怀着深切哀悼的心情,怀念自己敬重的学长和共事多年的朋友。张炯先生回忆了两人的交往,包括一同到安徽寿县参加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共同负责《文学评论》复刊工作。两人共同工作的经历,让他看到了邓绍基先生以勤奋的工作态度,求实的治学精神,大度谨慎的为人等性格特质,在繁重的工作中应付自如。他印象中的邓绍基先生为人谨慎谦和、坦直恳切;作为学者,勤奋认真;作为领导,识大体、顾大局。他在古典文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绩,主要成就有《中国文学通史》断代系列;《中国文学通史》十卷本、十二卷本;组织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等等。他对元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戏曲、红楼梦等古典小说都有精湛的研究,并且撰写了有当代影响的文学评论作品,培养了多位杰出的年轻学者。可以说,毕生为中国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学所研究员钱中文先生与邓绍基先生共事了五十余年,彼此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对邓绍基先生主持的三个版本的《中国文学通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以甘坐冷板凳的态度完成的著作,其中体现出了真正的学术创新精神,是真正为文学所争光、留名的重要成果。作为所里的学术带头人,邓先生整合文学所的人才资源,在文学所重大项目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组织领导作用,并且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他主持的多项浩大工程,参与人员囊括了文学所的骨干精英,是其他研究机构所无法完成的,充分体现了文学所的学术力量。在个人的研究中,他的著作带有原创性,在材料、方法上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对金元诗歌的发掘、编选和阐释,具有开创之功。《元代文学史》丰富了元代文学的研究,在古代文学研究界其影响是公认的。此外,作为文学所的领导,他对文学所老专家的态度令人感动;在主持所里工作时客观公正,具有全局观,协调能力强。

文学所研究员陈骏涛先生发言说道,邓绍基先生是我在复旦大学的大师兄,引荐我进入文学所工作,是我人生道路的引路人。1963年,我在大学毕业后,被先生挑选来到文学所工作。学术、为人、处世,他都堪称我的前辈楷模。他的离世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进入文学所工作时,先生已经是出类拔萃的年轻学者。作为年青人中的领导,他德才兼备又平易近人。在《文学评论》复刊时期,先生是负责人,我任编辑,有幸一起共事。当时,“四人帮”刚刚垮台,正值拨乱反正时期,编辑部组织了一批文章,也动手写了一批文章,代表编辑部和文学所观点。其中《拨乱反正,开展创造性的文学研究》和《文艺批评与双百方针》,由我起草,邓绍基帮我修改,可以说是我们合作的成果。邓绍基先生思维缜密,成熟练达,很有分寸感,是文学所的坚定守望者,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文学所和文学研究事业。

文学所研究员卢兴基先生与邓绍基先生有着数十年的深厚友谊。他在《文学遗产》编辑部任职期间,邓绍基先生充当着编辑部和研究室之间的沟通桥梁,确实是文学所第二代学者的中坚人物和主心骨。他思路开阔,在老一代学者和年轻一代学者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性格和修养,决定了他在文学所的地位。为人沉稳憨厚,为学勤勉认真。《文学遗产》复刊和改版,文学所中邓绍基先生出力最多,任劳任怨,所里安排的事务从不推托。他审阅了大量的初稿,并且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譬如《文学遗产》和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清诗讨论会,并特别提醒编辑部留意研究生的研究成果。

文学所研究员王飚发言说,邓绍基先生作为近代文学学会的首任会长,对近代文学室和近代文学学会的成立,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先生认为,近代研究是否能够成立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取决于专家学者的呼吁,而取决于一批在学术界有影响的成果,一批成熟的学者和一批系统的资料。后来近代学科正是按照这个方向来发展的。可以说,近代文学的建设,先生起了重大的作用。

文学所研究员徐公持认为,在为人与治所上,邓绍基先生得到了何其芳先生的真传。他对所里的前辈极为尊敬,定时拜访古代室的老先生并听取意见。在学术研究方面,他的基本风格是材料和理论兼擅,分析和考据俱长,显得特别可贵。

作为邓绍基先生的学生和后辈,与会的几位学者多以当年求学的经历来表达对先生的追思之情。

文学所研究员么书仪先生回忆了向邓绍基先生求学的经历。1978年秋,她进入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成为邓先生的学生。先生为她开具了《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以及前人著作等书单,并指导她撰写读书笔记,为她改正错误,解答疑惑,带领她走上了学术道路。她的毕业论文《白朴研究》在邓绍基先生的推荐下,分别发表于《文史》、《文学遗产》等一流刊物。毕业后,她在邓绍基先生的领导下参加集体项目工作,增长见识,受到历练。他认为,邓绍基先生善于统揽全局,进行宏观研究。作为领导者,则注意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对老先生既尊敬又不盲从,善于把关。

文学所研究员吕薇芬说:先生代表着一个年代的学者,学问扎实,眼界宽阔。其学术领域涉及到小说、戏曲、近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学理论,均有着扎实的功底。纪念邓先生,正是纪念一个年代,代表着一脉相承。她还说,邓绍基先生的领导作风平易近人,宽厚包容,让人畅所欲言。在他主持的重大项目中,起着关键的组织调节作用。《元代文学史》薄弱的环节,如元代诗文的修订,他亲力亲为,并不简单。在《古本戏曲丛刊》的编撰工作中,则在两代学者之间起到了良好的平衡作用。

文学所研究员陈铁民和刘士杰先生都回忆了在邓绍基先生的帮助下,顺利进入文学所工作的往事。陈铁民先生认为文学所学术研究环境宽松,能得到公正的学术评价。在先生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时期,坚持以学术为本,作风正派,无论评定职称、博导,都很公正。刘士杰先生则谈及邓先生对自己身体的关心以及他继承文学所的传统,每年定期到老先生家拜访,对老辈学者嘘寒问暖的往事。

来自所外的三位专家也分别述及了邓绍基先生对自己的帮助和教诲。人民文学出版社周绚隆编审回忆了自一九九七年以来与先生在学术和生活上的交往。在学术研究上,二人合作编选注释的《元文》,在专业和学术上对他帮助很大。人民文学出版社与文学所几十年来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三卷本和《文学通史》系列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在这些成果中,存有共同的努力和记忆。

中央民族大学的傅承洲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张庆民教授分别回忆了邓绍基先生作为自己博士答辩委员会主席时的情景。傅承洲教授请先生为自己的论文集《明代文人与文学》作序,先生欣然应允并给予很多鼓励。虽然二人并无直接的师生之谊,却一直得到了提携与关怀。张庆民教授则说,在博士论文答辩时,先生对论文打印稿中的讹误一一指出,可见其对学术的严谨态度。来北京工作之后,他和邓先生一直有着学术的交往。2011年,先生主编《元曲三百首》,邀请他参与撰写,并亲自寄送了两大包研究材料。他们对先生在中央民族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工作上的支持,也都表示深深的谢意。

参加会议的前辈学者孙一珍、刘扬忠、李少雍、尹恭弘、汤学智、胡明等先生也表达了对邓先生的哀悼之情。追思会的最后,邓绍基先生的夫人表达了对所领导和与会学者的感谢。她回忆了邓绍基先生病中的情况及身后事务的处理。邓绍基先生为人平淡,不喜张扬,遵照他的遗愿,最后仅举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

本次追思会也是邓绍基先生两部著作的新书发布会。值此一周年之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邓绍基论文集》和《古典戏曲评论集》。二书所收的论文,涵括了邓绍基先生平生治学的主要领域和重要成果,从中可以略窥老一辈学人宽阔的学术视野和在理论与文献上的不凡造诣。

 

追思会会场

刘跃进书记

陆建德所长

高建平副所长

邓绍基先生夫人

程毅中编审

张炯研究员

钱中文研究员

陈骏涛编审

卢兴基编审

王飚研究员

徐公持研究员

吕薇芬研究员

么书仪研究员

陈铁民研究员

周绚隆编审

傅承洲教授

张庆民教授

孙一珍研究员

刘扬忠研究员

李少雍研究员

汤学智研究员

胡明研究员

刘世杰研究员

邓乔松副研究馆员

蒋寅研究员

李玫研究员

孙丽华副研究员

刘宁研究员

郑永晓研究员

吴光兴研究员

张剑编审

左起:陈才智研究员、杨子彦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