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由中国诗经学会主办、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河间市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3日至6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学者们各抒己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充分展示了《诗经》研究的最新成果。研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诗经》学史研究。《诗经》学史历来是《诗经》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研究者学术视野的不断开拓以及相关资料的充实完善,这一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就本次会议而言,这类论文数量也是最多的,其讨论范围主要包括历代《诗经》著述的版本、体例、内容以及古今学者的《诗经》观等方面,涉及到上博简《孔子诗论》、清华简、三家《诗》、《田间诗学》等著述以及刘歆、欧阳修、陈奂、钱澄之、闻一多、胡朴安等历代学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者对前人较少关注的《诗经》学史料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林叶连《<诗经正义>江西南昌府学雕本及断句本试阅一卷》、北京师范大学熊瑞敏《元代<诗经>学著作对<诗集传>的校勘价值》、扬州大学倪晋波《元代诗话中的<诗>论辑略》等,这些成果对充实《诗经》学文献资料、丰富《诗经》学史研究无疑具有相当大的价值。此外,《诗经》学史中的许多“老问题”也是常说常新,由于研究者多能在前人基础之上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思考,所以许多观点往往能发前人所未发,充满新意,本届会议也同样体现出这一特点,山东大学王洲明《<上博诗论>与<毛诗序>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徐正英《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孔子删<诗>相关问题》,利用出土文献解决传统《诗经》学案,令人耳目一新,这一方法也得到了与会学者的肯定和赞赏。还有一些学者对世界汉学视野下的中国《诗经》学进行了讨论,如山西大学张小敏《明清时期日本<诗经>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吴娇《柯马丁的<诗经>异文研究》等。总之,上述研究成果不仅注意到了新的研究资料的使用,而且能够将学术史与文化史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是《诗经》学史多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的有益尝试,因此这些成果不仅具有文献学价值,还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诗经》文本研究。从文化学、民俗学、伦理学、哲学以及历史等学科的角度观照《诗经》,利用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知识进行交叉研究,是二十世纪以来贯穿《诗经》研究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次会议提交的相关论文共30余篇。其中既有结合周代礼乐文化讨论《诗经》文化内涵的,如天津师范大学陈鹏程《<诗经>所反映的周人车马文化及车马描写的文学史意义》、台湾嘉南药理大学欧天发《<诗>廟颂之宾客与皇尸义说》、通化师范学院徐栋梁《琴与<诗经>中的礼文化》等;又有对《诗经》兴象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的,如淮北师范大学吕华亮《<诗经>“析薪”事象民俗蕴意新探》、周口师范学院唐旭东《<诗·曹风·候人>“鹈”意象考论》等。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诗经》词语训诂、名物考证、文本辨疑等角度对《诗经》进行了研究,如山东大学廖群《西周铭文、<费誓>与<江汉><常武>的互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白军鹏《<甘棠>“蔽芾”新解》、武汉大学赫琳《<诗经>一价动词“N+之+V”句式计量研究》、辽宁大学杨合鸣《<诗经>助词略论》等。这些成果角度各异,方法多样,对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诗经》文本无疑具有众多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同时,这些研究又一次证明,《诗经》文本研究在当代同样是大有可为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文化学、语言学等知识对《诗经》文本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展现这一时期《诗经》文本解读的特点和水平。

第三,《诗经》研究回顾与反思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学科要想持久健康地发展,必然离不开对自身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诗经》研究亦然。本届会议有些学者对建国后尤其是近三十年《诗经》研究的情况进行了宏观的梳理和讨论。中国《诗经》学会会长王长华《六十年来<诗经>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文学遗产>刊发<诗经>研究论文为主要讨论对象》认为,建国后古代文学研究中文化意识的自觉追求使得《诗经》研究视野随之拓展,八十年代兴起的学术史研究热潮对《诗经》学史研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代学术观念的逐步建立、出土文献的大量面世更是有力地推动了同时期的《诗经》研究。在此基础上,未来《诗经》学的发展应当努力做好文本清理、总结过去、普及提高三个方面的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孙少华《新世纪十年来<诗经>研究概述与展望》认为,新世纪十年来《诗经》研究选题不断扩大、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诗经》文字、训诂、音乐、制度、文化、文学理论思想、美学、海外汉学等领域的研究,都不乏新作但是在《诗经》文献整理,尤其是《诗经》注疏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云南民族大学徐中原30年来<诗经>“弃妇诗”研究综述》、贵州财经大学卓雅《改革开放30年<诗经>传播学研究之缺憾与展望》也分别从“弃妇诗”研究、传播学研究两个方面对30年来《诗经》研究的成绩与不足进行了总结。

总之,从整体上来看,本届会议论文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从提交的论文看,其中既有基础研究,又有新的研究领域的开拓;既有对传统经学研究模式的继承,又有西方文艺理念、方法论的使用,呈现出多层面、多角度、多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的态势。第二,《诗经》学史与《诗经》学基本问题研究仍是《诗经》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诗经》学史上的大家及其著述仍是学者们热衷研究的对象,同时对《诗经》学发展同样具有贡献,但被前人忽略的一些学者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域。《诗经》学基本问题研究涉及的词语训诂、名物考证、辨伪、韵读、诗义的新探等尽管成绩斐然,但仍具有很大的开拓空间。然而,毋庸讳言,通过这次会议暴露出的目前学术研究的一些问题也是明显的,其中最突出一点就是一部分论文仍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如何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用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研究,充实传统的研究命题还有待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开幕式

中国诗经学会名誉会长夏传才教授

王长华教授

费振刚教授

王洲明教授

向熹教授

邵炳军教授

 

韩国诗经学会会长宋昌基教授

日本田中和夫教授

  中国诗经学会第11届年会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