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系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继《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韩非子还原》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杨义先生,今年又推出新著《论语还原》105万言,并由中华书局于2015年3月出版。2015年5月22日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华书局在北京联合主办召开“《论语还原》新书发布研讨会”。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靳洪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陆建德研究员,三联书社前总编辑李昕编审,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寿桐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副所长吴晓都研究员,中华书局文史部主任罗华彤编审,人民大学文学院徐正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李琳编审,《文学评论》编辑部主任王秀臣编审,《文学遗产》编辑部主任张剑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宁研究员、马银琴研究员,《复旦大学学报》罗剑波副编审等二十余位学者及国内各主要媒体的记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发布研讨会由朱寿桐教授主持,与会专家汇聚一堂,积极评议《论语还原》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学术创新,以及由还原研究展开的学术视域,共同研讨杨义先生的跨界风格、研究路径、学术理念及其对推动中国现代学术发展进程的学术贡献。现将大会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靳洪刚教授指出,杨义先生是今日中国最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在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研究每过两三年就会带给我们一个莫大的惊喜。如今他的著作累计达52种1000多万字。他谨严开放的学术风格、融通跨界的学术视野、坚实卓越的学术成就,对推动现代学术研究发展具有示范性意义。由此,我们能够充分感受到这位学者的影响和分量。诸子系列的还原研究,持续以独特的创造力、穿透力和识断力,深入文本,破除陈说,疏通脉络,阐发新义,还原出一部部活的诸子书,开辟了诸子学研究的新方法、新局面。《论语还原》通过以史解经、以礼解经、以生命解经、碎片缀合、年代迭压分析等方法,推求《论语》的成书过程,解析篇章政治学的文章义理,梳理七十子后学授经传道的文化脉络。本书兼具文化关怀、材料辨析、学理创新和生命体悟,展示了出现代大国文化复兴道路上现代学术研究者应该具有的学术气度和人文关怀,是中国古典学研究、诸子学研究中里程碑式的著作。陆建德研究员说,杨义先生的跨界研究,为相关的学科带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现代学术研究工作的发展。包括《论语还原》在内的诸子还原研究,发扬光大了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提出了大量关于先秦文学、先秦思想以及诸子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问题,为推动先秦文献、文学、文化,以及经史诸子学研究提供了对话和交流的平台。
李昕先生回忆了与杨义先生几十年的合作过程。他说杨义先生不断转移研究领域,从八十年代研究中国小说史,九十年代提出大文学概念,展开中国叙事学研究,并通过中国古典文学图志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新世纪以来则致力诸子还原研究,在每个领域中都奠定了独特的学术地位。杨义先生的学术跨界,从现代到古代,从文学入史学,从史学入经学,从经学入诸子,打通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学,中国叙事学和汉文诗学,汉民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古代文学、诸子学和经学等学科领域,其广博贯通的学术成蔚为大观。《论语还原》等诸子还原系列,从家族、地理、诸子游历、年代沿革、编辑版本学五个脉络入手,通过以史解经、以礼解经、以生命解经,完整复原文本的生成过程,排列生成过程中的人物谱系,以及人物谱系背后的人情关系和精神状态。本书发展了考据学的方法,融合了新的文艺理论思想。王长华教授说,《论语还原》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学术巨著,通过还原方法成功地发现“活的《论语》”,无论在方法上、资料上、观念上都有根本的革新和推进。杨义先生在前代研究者止步处着力,拓展出宏大的研究局面,可见当代学术不逊前人,更有推陈出新、整合提升之功。还原研究启动了史源学、编年学、考据学、文献学等,实行以史解经、以礼解经、以生命解经,用传统方法助力还原过程,细读诸子生命,缀合诸子思想,分析诸子文化,对各个问题做出过程性辨析,推求原委,排除疑似,去伪存真,求证出一个个有机的生命真体。还原的方法是通观总体和综合的方法,目的是回到历史的现场。如考订孔子适周问礼时,对纷繁驳杂的材料,通过综合的方法发现深埋在生命里联系,通过编年学的定位,天文学的信息,确定了老子和孔子会面的确切时间是鲁昭公三十一年(511),廓清了纷纭千年的争议,在先秦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罗华彤编审对《论语还原》一书的修改和出版过程做了介绍。他列举了中华书局官网的推荐理由:本书以文本内证和文献细读相结合的方式,解开《论语》之称为《论语》之谜,从其称谓用语和篇章安排中解读《论语》的编纂程序和发凡起例;对《论语》进行卷地毯式的篇章结构学和篇章政治学的细读,第一次提出《论语》的三次编纂,破解了其成书过程中的生命痕迹。以文本精读和篇章间的“意义逻辑”关系,考察孔子的教学方式以及二三子的思想、性格差异,以及儒学发展的多元可能,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优势和隐藏的缺陷之内在基因。研究《孝经》、大小戴《礼记》成书与编撰,梳理七十子之学与孔学文化的关系。通过“文化地层叠压”研究,揭示源于孔府档案的《孔丛子》、《孔子家语》所维护的孔学原本性、包容性和叠加型的基本特征,等等。他说本书集中体现了新型的研究方法,本真的学术追求,以及追寻诸子的生命智慧,攫取中国民族文化之根的学者情怀。徐正英教授说,杨义先生在学术研究上是一位激情的创造者,也是现代学术的开拓者。他印象最深的是本书研究中的碎片缀合法,以及内证高于外证的学术原则。如关于《论语》编订时间、子贡问政,孔子适周问礼时间的论证,都是在缀合零散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细读和逻辑推理得出了大体可信的结论。吴晓都教授说,《论语还原》彰显了杨先生学术活力和学术创新,体现了对学术方法论的执着追求,把学术的神经触及到诸子文化生命的深处,通过文献考据、复原缀合、生命体验等学术方法,考订了《论语》成书,孔子问津处、孔子闻《韶》以及礼乐之教等问题。
张剑编审认为,从“先秦诸子还原四书”到《论语还原》,综合运用史源学、历史编年学、人文地理学、天文历法学、文献学、考据学、简帛学,以及将文字文本当作古人的生命文本,将东周秦汉书籍整理与传播过程抽象为“文化地层叠压”,从而对诸子之书、人、事、学发生的渊源脉络进行还原,构筑起立体的还原研究体系。以史解经、以礼解经、以生命解经、碎片缀合法、文化地层叠压法、文本生命分析法等还原方式,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操作性。缀合多种材料碎片和历史线索,试图返回《论语》和孔子文化地图的历史现场、内在脉络及生命信息,带来了有冲击力的发现。如《论语》三次编纂过程的提出,破除了《论语》是谁家弟子汇编而成的成见。又如以定州汉墓竹书《论语》残卷的考订,系“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于鲁哀公十三年等论述也都比较可信。立足于中国文化经验和智慧,将文化看作诸子活动的生命存在和创造性显现,探寻其中的生命痕迹,揭示民族精神谱系的发生、发展及变异过程,呈现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包容力和智慧丰满的生命气象。这种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学理体系,真正展现出民族智慧、大国风范,也标志一个新的学派正在茁壮成长。王秀臣编审说,本书的还原方法,是把现代文学、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到先秦文学以及诸子经典研究。还原论证的过程是在全面汇集经史子集,简牍帛书、天文历法等资料的基础展开,文献资料是还原研究方法创新的根本所在。本书在推进现代《论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罗剑波教授说:用生命体验面对研究对象,努力与古人对话,缀合连接散见的资料,还原《论语》思想文化的真实面貌,解决了学术史上的许多问题,得出诸多可信的结论。刘宁研究员说,“以生命解经”的还原方式,辅之缀学、叠学、整学的研究方法,试图从生命体验、心理性格、历史情境等多种角度,走进古人的生命世界,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构成了本书的研究特色。如对孔子政治经历、政治心理的分析,对子路、子贡性格特色的揭示、对《论语》三次编纂过程的呈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诸子人物关系的探索,如对孔子与曾子之关系,仲弓在孔门的地位等问题的论证,也都多有创获。马银琴研究员说,还原《论语》文本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中国文化的根基注入生命活力,建立起一种既渊深又刚健的学术风格,表达出来了立足于汉民族文化根基来理解和解读文化遗产的学术立场。“以生命解经”研究方法,是对系列诸子还原研究中强调“以迹求心”、“情理还原”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地层叠压”说推翻了“层累说”所带来的“群书多伪”的旧说,对于廓清疑古思潮的影响,推动先秦两汉文化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李琳研究员说,《论语还原》与其他诸子还原研究,全息式地对诸子历史、文化、生命进行还原。首先是历史还原。《论语还原》下册“年谱编”由正文、文献记载、考证、时事考异、杂录、杂录辨证六种形式组成,其资料既详且善,体现了文献研究方法的创新。其次是文化还原。书中广征博引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民俗资料,引入人文地理学、姓氏学、方志学、心理学、生态学等研究视角,将诸子思想言行置于其生活的社会、文化、政治、家族等背景中进行辨析,实现了文化还原的宗旨。三以生命体认诸子生命,以心灵撞击诸子心灵,这种生命的还原超越了简单的学术评判。徐建委副教授说,把自己当做孔子、子夏时代在场的他者,试图以现场的方式,还原时代的人物、文献、思想和学术,这种方式能够触摸到诸子学术文化的体温和呼吸。在内容上,曽门的考证、仲弓地位的呈现、篇章政治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创获。以皴染的方法重现论语编纂和孔门的生命历程,对先秦文史诸子研究具有范式意义。周泉根教授说,强调在返本还原中实现思想学术的原创,注重依据实学的创新,这是学术的第一生命。通过文本内证、文献细读、篇章学结构学、篇章政治学,论证《论语》定名、三次编纂过程,均言前人所未言。打通《论语》与《春秋》三传、大小戴《礼记》、孔学文献以及简帛文献,多侧面地绘制孔子及七十子之学的文化地图。比较曾子、子思、子夏、子游、子张五家之学的文脉和形态,揭示了五家之学的文化品格。“年谱前编”网罗考证各种史料,考证孔子以及诸弟子言语行事,是目前关于孔子行年资料最为全面行年谱录。邵颖涛教授说,《论语还原》对《论语》的发生学过程、篇章学形态进行实证的古典学研究。综合运用“缀学”、“叠学”、“整学”解决了诸多学术疑案,如对《先进篇》“四科十哲无曾子”的分析,《述而篇》“窃比我老彭”所涉人物、时间的破解,《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时间、现场的定位,定州汉墓出土的《论语》考订等等,都显示了一种“眼光如炬,心细如发”的缀合贯穿能力。“年谱编”运用历史编年学、天文历法学和统计学的方法,编订了孔子和《论语》两个文化生命体运行轨迹,也大致清理出了七十子后学的学术脉络。孙少华副研究员认为,本书从理论上概括了“诸子还原”的方法、路径和必要性。首先是把“还原”作为现代学术研究“创新力”综合表现,强调对经典文本的原始追问以及对诸子精神还原的文化意义。其次是从当时的社会交往、历史活动、文化生态,进行材料分析与同情之理解,综合还原诸子的思想理论。三是借助科技手段进行考证,如用现代天文学知识,推定孔子适周问礼的具体时间等。许继起副研究员认为,面对《论语》研究史上诸多聚讼纷纭的学术公案,本书以还原的方式进行原创性研究,推本求源,条分缕析,完成了学术史上的一次破冰之旅。以礼解经,以史解经的方法丰富并扩大了传统经学研究中义理、考据、辞章的研究模式。“激活文本生命之五十二个问题”,是贯穿全书四十个章节以及编订两个年谱的关键节点。以生命解经是解决上述问题最重要的研究手段,是对传统经学研究方法根本性的革新,也最能体现还原研究的学术特点和研究理念。张立敏副研究员认为,本书以生命的智慧还原文化的本真,对人物历史、思想观念、文本形成的研究,具有“生命感、准确性、完整性” 的还原性特点。梁葆莉副馆员说,本书以五十二个问题挑起内在框架,潜入《论语》与诸子典籍,努力再现历史现场,还原出了一个具有立体感的《论语》文化的世界。“文化地层叠压”法自然地化解了古书真伪的纷争,还原出材料的温度和生命。“年谱编”不是对谱主生平事迹的简单罗列,更多地通过考察与谱主发生关联的人物群体、历史事件并予以系谱编列,为文献学年谱的编纂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崔瑞萍副馆员以人之常情、事之常情、书之常情,用智者的独到眼光精准地抓住事情关键点解决问题,如对问礼老子时间、老子子嗣年岁的考订。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采用“眼高手捷”的方法,前者是指所要还原的问题都是《论语》研究史上悬而未决,或者模棱两可的疑案,表现了学者的气度和魄力;后者是指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汇集一切材料,小心翼翼地进行本原性探求。
杨义先生对大会主办方、与会专家表示感谢。他说《论语还原》是他用心完成的一本书,也是诸子还原研究中最重要的一本书。他说《论语》是影响中华民族文化底色和文化基因的最重要的经典文本,要用认真、严谨、郑重的态度对待它。还原研究是为追寻民族文化、思想、学术的根本讨一个说法,自己努力做到心有所安,无愧前哲,亦不辱时贤。学有短长,业也精专,百尺竿头,既要勇于进步,也应该知道转身。学术史上有许多悬疑而未决或者解决不够完善的问题,需要用新的方法、新的视野和学术智慧去解决它。他说诸子文化代表了先秦学术思想的巅峰,也是民族文化的根基,虽然自己的研究卑不足道,但是愿意为探寻和振兴诸子学术思想以及民族文化精神而努力。杨先生还提到他将来关于屈原以及楚辞研究的设想,也引起来各位专家浓厚的兴趣。让我们共同期待杨义先生在步入从心所欲的智者境界中,更多地揭示诸子学术、思想、文化生成的根脉,在推动和振兴民族精神的旗帜下引领现代学术研究昂首向前。
还原研究是一项艰难的学术工作,尤其是对先秦文献中的文本、人物、事件、思想、文化、情景进行无缝对接式的还原,更需要强大的学术胆识和研究魄力。还原研究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资料的辨析、逻辑的推理,更多地需要借助人生的阅历、丰富的想象和敏锐的学术识别力。本书的还原论证处处精彩纷呈,展示了一个成熟学者的学术智慧。杨义先生跨界研究的学术风格,诸子还原研究方法的探索与建立,为古典学、现代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对现代学者在跨越学科边界,汇通中国现代文学、古典文学、经学、史学、诸子学等研究领域具有示范意义。对古今经典文化命脉追根溯源的学术追求,也更多地赋予了现代学术研究任重道远的社会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许继起)
《论语还原》发布会开幕式
《论语还原》研讨会
《论语还原》研讨会会场
杨义先生
您是第 12300971 位访问者 备京ICP备:06036494号-20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电话:010-85195583(周二、周三) 邮编:100732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