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系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2015年12月18日—20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共同主办的“2015年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近70人,以中青年学者为主,黄霖、孙逊、叶长海、李时人、卜键、赵山林等教授也参加了会议。《文学遗产》编辑部竺青编审和华东师大中文系谭帆教授分别主持了开幕式和闭幕式。
会议由大会发言与小组讨论两部分组成,涉及古代小说与戏曲研究的诸多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献搜集与整理。新版本、新史料的发掘与利用一直是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的重头戏,也是《文学遗产》关注的重点,自然也成为本次会议的热门话题。卜键指出新近整理的清史材料对《红楼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车文明认为北宋乡村庙宇舞楼碑刻在戏曲史建构中具有重要价值,黄仕忠发现了全明杂剧编集中的若干问题,潘建国考证了朝鲜汉语会话书《朴通事谚解》的产生年代及其所引《西游记》的版本问题,周明初考证了戏曲《还金记》中的人物姓名,周兴陆发掘了晚清“小说改良会”的几条新史料,黎国韬认为上党古赛写卷为深入了解上党队戏及其戏曲价值提供了新的材料和依据,孙书磊阐述了《杂剧三集》的辑刊与版本流变过程,张庆民披露了《干氏宗谱》中有关干宝生平事迹的几条资料,郑志良论述了王国维《曲录》马廉批注本的价值与意义,万晴川考证出明代文言小说《斩蛟记》的作者为袁了凡,闫春、杨慧论述了日本汉学家泽田瑞穗的戏曲收藏,叶楚炎考证了《儒林外史》的原貌问题,汤志波指出《四库总目》著录的伍馀福著作三种有误。值得关注的是,苗怀明对20世纪前十五年间的中国小说文献研究做了非常详细的梳理,罗书华对2014年度的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状况做了十分中肯的述评。
二、文本细读与传播。
文本细读是阐释作品内涵最为可靠的方式。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陈才训论述了评点者对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的影响,李鹏飞对《西游补》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寓意做了新的阐释,李桂奎阐述了毛氏父子《三国志演义》评点中的叙事美学,李九华剖析了近代反侵略战争题材小说的书写策略,任明华辨析了《宜春香质》的素材来源,程华平分析了古代戏曲家的身份意识与心态调适及其对戏曲创作的影响。小说戏曲的传播有着迥异于诗文的途径,本次会议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发表了高见。钟明奇从文学传播与接受的角度分析了李渔评价中的“两极对立”现象,纪德君关注到印刷时代中国古代小说的抄传及其影响,姜荣刚从《儒林外史》的传播接受状况论述近代小说的历史演变,宋丽娟以插图为媒介阐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域外传播,宋莉华以韩南为中心梳理了传教士汉文小说的传播,徐大军分析了《西厢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文体观念与理论。
近年来,在《文学遗产》不遗余力的推动下,中国古代文体研究已成显学,小说戏曲文体研究在观念与理论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廖可斌发现金圣叹小说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陈文新提出用“子部小说”取代“笔记小说”这一称谓,黄仁生论述了“词变而为曲”的进程及其文学史意义,林岗谈论了长篇叙事体缘起的若干问题,赵维国论述了中国小说观照下的朝鲜小说批评,李舜华梳理了魏良辅的曲统说与北宋末以来音声的南北流变历程,李志远分析了戏曲选本在戏曲批评方面的意义,李军均分析了中唐传奇的爱欲书写与文体建构的关系,张小芳谈到了古典戏曲学的“科类”观念及其批评学意义,杨志平关注到明清小说文本中的小说批评,王庆华辨析了“正史”与“小说”之间的联通关系,刘晓军辨析了纪昀提出的“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并以此为例论述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两种传统。
四、文化分析与阐释。
小说戏曲大体属于叙事文学,涉及现实生活的深度与广度都非常明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刘勇强捏出“小说知识学”这个概念,呼吁关注小说中的知识内容;杜桂萍与王冉冉不约而同地从经学思想入手,分别探讨了俞樾与冯梦龙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及其对创作的影响;胡胜与李小龙都选择《西游记》这一经典文本,分别从宗教文化与姓氏文化的角度予以解读;左鹏军结合人道主义与人本思想,阐释了《南华梦杂剧》的思想主旨与文化观念;梅新林以空间维度为视角,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地理空间研究的取向与路径;赵山林结合舞台艺术,分析了四大徽班的艺术特色与经验;丁淑梅以传统的禁毁文化为背景,分析了明清闺训禁戏中的女性戏曲想象;何翠、解玉峰指出古代戏曲中存在“非自然态”与“非纯粹性叙事”的问题,戏曲研究应关注文体结构与文化观念的双重视域。作为俗文学艺术,小说戏曲与宝卷、弹词、笑话等样式有着密切的关联,罗立群关注到佛经与俗文学中的观音本生题材,石雷分析了日本江户时代的汉文笑话。
据悉,兼容古代小说与戏曲两个领域为一体的研讨会,本次会议尚属首次,这也是《文学遗产》创刊以来的第一次。同时,为了整合资源,更好地推进古代小说戏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刘晓军)
大会合影
谭帆教授
竺青编审
孙逊教授、叶长海
黄霖教授、李时人
黄霖教授、李时人
梅新林教授
廖可斌教授
赵山林教授
黄仕忠教授
陈文新教授
刘勇强教授
林岗教授
杜桂萍教授
李舜华教授
分组讨论
大会会场
您是第 12199708 位访问者 备京ICP备:06036494号-20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电话:010-85195583(周二、周三) 邮编:100732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