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清代文学青年学者读书会”综述


2016313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清代文学青年学者读书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学者共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文学遗产》主编刘跃进研究员主持会议。他在主旨发言中提出,古代文学研究面临着瓶颈,除了开拓新的理论方法和寻找新的文献,还要走出“第三条路”,即文本细读。对清代文学来讲,就必须努力推动清代文学作品的经典化进程。而经典化的过程考验着学者的眼光和学识。会议嘉宾潘建国(北京大学)进一步认为,要想实现清代文学的经典化,要充分考虑清代文学的几个特点:第一,研究者和作者的时代接近,可以产生更强的情感共鸣;第二,清代文学有集成性的特点,有利于各文体之间的交叉性、综合性研究;第三,清代文学的空间性非常突出;第四,清代文学史料的系统性、可靠性和多元性更强。

与会学者结合自身研究实际,围绕“清代文学经典化”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何诗海(中山大学)认为,清代文学理论和文体学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经典化的过程。一方面是对已有“定论”的作品展开争议,例如李攀龙对唐五言古诗经典地位的颠覆,以及王夫之对杜甫的解构性颠覆;另一方面是确立当代作品的经典地位。潘务正(安徽师范大学)认为,清代文学的自信之处在于,清人有意识地建构了属于自己时代的经典文风,其中既有统治阶层的引领作用,又有士人群体的自觉建构。而清代文学的特色则在于,力图将前代异质诗风糅合为一。其在文学理论及创作上的创新之功比不上沿袭,但其对前人的学习方式却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冯乾(南京大学)认为,清代文学的作品数量惊人,因此要想推动清代文学的经典化,必先从目录之学起步,再依靠优秀的选本,这样既能展现清代文学的全貌,又能推介出一批最优秀的作品。沙先一(江苏师范大学)从清代词学研究的角度提出,过去的清词研究过多地看重对词学理论和词史的研究,对清词作品本身的关注还很不够。清词在唐宋词的基础上发展出全新的样式,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清词的经典化不能循着唐宋词经典化的步伐亦步亦趋,而应彰显出清词独特的魅力。清代文学其他文体的经典化也应注意到这一点。陆胤(北京大学)则认为,注重清代文学经典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化研究的方向,要将文学研究与史学研究相结合。清代文学作品的规模前所未有,正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出较为完整的社会生活史认识。但这并不是用社会性抹杀文学性,而是用文学为社会史研究提供自己独特的视角。这不是文学被历史化,而是文学化的历史。

还有几位学者,发表了对清代文学研究的其他方面认识。杨旭辉(苏州大学)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清代文学研究要重视多文体之间的相融互涉,例如研究汤显祖对梅村体的影响,就需要将戏曲和诗歌融合起来观察;第二,要建立清代文学研究的大时空观,例如清代文学与其他时代文学之间的前承后继关系,以及清代文学与当时整个东亚文学之间的联系;第三,要全面提升清代文学研究者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有助于研究者亲身感知古代作家的生活方式与创作心理。吕双伟(湖南师范大学)谈了他对清代骈文研究的理解,主张继续推进清代骈文文献的整理,在实用性和审美性上深化清代骈文研究。

最后,刘跃进研究员作总结发言,希望清代文学青年学者读书会能够坚持办下去,为清代文学研究带来新的气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马昕)





刘跃进



潘建国



何诗海



潘务正



冯 乾



沙先一



陆 胤



杨旭辉



吕双伟



谷曙光



竺 青



张 剑



孙少华



马 昕



李 芳



孙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