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0日,荣誉学部委员陈铁民研究员在文学研究所发表讲演,题目为“守选制与唐代文士的生活风尚”。守选制是唐代吏部铨选的重要环节,其实质是六品以下文官不能连续为官,必须轮流休官,而且往往是任职的时间少,休官的时候多,这种情况对文士的生活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十余年前,陈先生开始研究守选制对唐代文士生活风尚的影响,计划撰写专著《守选制与唐代文人的生活与创作》,目前已将完稿。
在演讲中,陈先生分三部分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首先论述唐代守选制的形成与发展。守选制的形成源自选人多而官缺少,唐代官员实行任期制,凡六品以下的官员四年秩满必须离任,在一定的期限后,再到吏部参加铨选,才有可能获派新的官职,这造就了唐代社会的严重就业不足。其次,探讨唐代文官摆脱守选的途径。摆脱守选是指文官不用再参加吏部的铨选就可授官,也即成为五品以上职事官或六品以下常参官,这样就可以连续为官了。文官未能摆脱守选导致的结果是:往往入仕后数十年,始终在低层的官职中流转,直到老死。那么,如何才能摆脱守选呢?可以说,先成为拾遗、监察御史等六品以下常参官,是唐代文官摆脱守选以升入中高层官员行列的重要和快捷路线。成为拾遗、监察御史等六品以下常参官与五品以上职事官的主要途径是:制举中第、科目选(博学宏词、书判拔萃等)登科、地方长官和中央五品以上官员举荐、入幕府为僚佐(中晚唐时)。最后,略述守选制对唐代文士生活风尚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如隐逸之风与山水田园诗等。
作为文学研究所2018年古代文学学术论坛的组成部分,这次讲演由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研究员主持,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刘后滨教授作为特邀嘉宾。陈铁民先生1938年生于福建泉州,这次讲演恰逢陈铁民先生八十华诞,讲演圆满结束之际,文学所同人敬献鲜花以恭贺先生演讲成功和生日快乐。
陈铁民研究员
会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陈才智(摄影: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