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系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作者 |
论文题目 |
发表刊物、出版社 |
发表时间 |
胡大雷 |
《文选》赋“鸟兽”类析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1 期 |
胡大雷 |
中大通三年的太子之争与“宫体”登场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
2011年第2期 |
胡大雷 |
《诗品》对历代批评家的批评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2011年第1期 |
胡大雷 |
颜延之注阮籍诗“怯言其志”辨 |
钦州学院学报 |
2011年第1期 |
胡大雷 |
粤西诗人“江山之助”论 |
百色学院学报 |
2011年第1期 |
胡大雷 |
《诗品》“推源溯流”与文学“新变” |
铜仁学院学报 |
2011年第1期 |
胡大雷 |
《诗品》论“咏史”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1年第2期 |
胡大雷 |
粤西士人的“诗学精神” |
玉林师范学院 |
2011年第3期 |
胡大雷 |
论中古时期文体命名与文体释名 |
中山大学学报 |
2011年第3期 |
胡大雷 |
粤西士人“君子之仕行”述论 |
贺州学院学报 |
2011年第3期 |
胡大雷 |
论钟嵘《诗品》的目录学渊源 |
文艺研究 |
2011年第9期 |
胡大雷 |
乐府《公无渡河》原型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1年9月27日 |
胡大雷 |
桂学传统与广西精神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5期 |
胡大雷 |
论中古时期文体命名与文体释名 |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
2011年第5期 |
胡大雷 |
从鲍照到沈约 |
中国诗学研究 |
第8辑 |
莫道才 |
新旧《唐书》李商隐传“三十六(体)”为“三才子”之误考 |
文 献 |
2011年第2期 |
莫道才 |
宋玉赋的作者问题及其文学史处理的思考 |
中国韵文学刊 |
2011年第4期 |
莫道才 |
“四六”指骈文之形成与接受过程考述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3期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
2011年第10期转载 | ||
莫道才 |
唐代“古文运动”宜作“古文思潮”说 |
王水照、朱刚主编《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成立与展开——中国古代文章学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11年3月版 |
莫道才 |
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兼论“桂学”的内涵与外延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5期 |
王德明 |
廖鼎声《拙学斋论诗绝句》的成书与贡献 |
文 献 |
2011年第4期 |
王德明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4期 | |
杜海军 |
《广西所见〈全宋诗〉失收佚诗》订正——广西石刻研究之四 |
文 史 |
2011年第4期 |
杜海军 |
从元刊杂剧看元杂剧艺术未被揭橥的特点 |
艺术百家 |
2011年第3期 |
杜海军 |
《欧公本末》的发现及其文献与学术价值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4期 |
杜海军 |
广西石刻的历史成就与整理之不足——广西石刻研究之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4期 |
杜海军 |
论三顾茅庐诸葛亮与刘备的相互考查与创作特色 |
《第二十一屆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 |
2011年8月版 |
力 之 |
与冈村繁先生论《文选》之编者及其编纂目的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1期 |
力 之 |
《文选》置《答何劭》于《赠张华》前无误辨 |
中国诗学 |
第十五辑 2011年3月 |
力 之 |
《文选》成书时间考说 |
钦州学院学报 |
2011年第2期 |
力 之 |
关于《文选》的编撰工作量、成书状况与编者问题 |
江汉论坛 |
2011年第5期 |
力 之 |
《文选序》与《文选》之异乃属正常现象辨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1年第3期 |
李乃龙 |
论辞谢解三表——《文选》“表”类研究之二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0年第1期 |
李乃龙 |
孔子之厄与《庄子》之意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2期 |
李乃龙 |
诗序范型与西晋名士剪影——论《思归引序》的双重价值 |
贺州学院学报 |
2011年第1期 |
李乃龙 |
论武檄的内容元素及其理念底蕴——以《文选》陈琳檄为中心 |
长江学术 |
2011年第1期 |
阙 真 |
论广西彩调对民间艺术的吸纳与接受 |
《中华艺术论丛》,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11年3月 |
阙 真 |
关于广西彩调剧源流的思考 |
广西地方志 |
2011年第3期 |
阙 真 |
《三国演义》中祢衡形象解读 |
《第二十一屆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文史出版社 |
2011年8月 |
阙 真 |
高明《琵琶记》二重内涵新探 |
河池学院学报 |
2011年第4期 |
殷祝胜 |
杨谭任桂州刺史时间考辨 |
河池学院学报 |
2011年第1期 |
殷祝胜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4期 | |
蔡德龙 |
“曾国藩文论抄录吴铤《文翼》说”考辨 |
文 献 |
2011年第1期 |
蔡德龙 |
论蒋励常及其《十室遗语·论文》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4期 |
蔡德龙 |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 |
语文学刊 |
2011年第6期 |
蔡德龙 |
从课时分配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 |
现代语文 |
2011年第3期 |
张 彦 |
略论唐诗处理历史题材的三种模式 |
清华大学学报 |
2011年第5期 |
张 彦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11年第4期 | |
张 彦 |
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分段教学与分体教学 |
时代教育 |
2011年第3期 |
您是第 12467242 位访问者 备京ICP备:06036494号-20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电话:010-85195583(周二、周三) 邮编:100732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26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