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系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专著类:
★袁行霈《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袁行霈卷》,万卷出版公司2011年1月
★钱志熙《汉魏乐府艺术研究》,学苑出版社2011年1月
★钱志熙《宋诗一百首 》,(与查正贤合著),岳麓书社2011年1月
★夏晓虹《燕园学文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夏晓虹《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3月
★夏晓虹校、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与陆胤合作,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
刘勇强《红楼梦》(校、注、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潘建国、《西游记评注》,上下两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
潘建国《虞虞斋丛书之〈五鼠闹东京〉》,古籍整理,[韩]学古房2011年5月版。
论文类:
★葛晓音《陳子昂與初唐五言詩古、律體調的界分—兼論明清詩論中的“唐無五古”說 》 《文史哲》2011年第3期(創刊60週年紀念專刊)頁97-110。
★葛晓音《從五古結構看“陶體”的特徵和成因 》 《中國詩學》2011年3月頁95-105。
★葛晓音《论杜甫七律“变格”的原理和意义 》 《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页5-19 。
★钱志熙《论章学诚在文学史学上的贡献 》,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
★钱志熙《歌谣、乐章、徒诗——论诗歌史的三大分野 》,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钱志熙《试论夏承焘的词学观与词体创作历程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第1期。
★钱志熙《古代小说中的温州人形象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1期。
★钱志熙《论齐梁陈隋时期诗坛的古今分流现象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钱志熙《宋诗与宋代诗学概谈 》,古典文学知识 2011年第3期。
★钱志熙《南戏与宋代温州地域文化关系新探》,国学研究第2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钱志熙《论词体的徒诗化进程》,词学第25卷,华东师大出版,2011年6月。
★钱志熙《论王维“盛唐正宗”地位及其与汉魏六朝诗歌传统之关系》,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钱志熙《论初盛唐时期古体诗体制的发展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钱志熙《论当代诗词创作的复兴原因及继承发展问题 》,《文艺报》
★夏晓虹《梁启超与《中国图书大辞典》,《清华大学学报》2011年1期;《新华文摘》2011年9期。
★夏晓虹《晚清女权思潮溯源》,《文史知识》2011年3期;《清华历史讲堂三编》,北京:三联书店,2011年7月。
★夏晓虹《作为讲义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汉学研究学刊》2卷(2011),2011年10月。
★夏晓虹《作为书面语的晚清报刊白话文》,《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6期。
★刘勇强《“国学”视野下的古代小说》,《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刘勇强《古代小说主题意识的双重性》,《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刘勇强《〈阅微草堂笔记〉诗话肤说》,《国学学刊》2011年第2期。
★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学研究反思》,《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2期。
★刘勇强《文艺复兴:曾经的过程与持久的期待》,《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10期。
★傅刚《略说上古的史官文化传统》,《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2期,凤凰出版社2011年4月。
★傅刚《古朴真率,忠义自肺腑流出—读诸葛亮《出师表》,《文史知识》,2011年第4期。
★傅刚《北大汉简《反淫》简说》(合作),《文物》,2011年第6期。
★傅刚《〈文选集注〉》的发现、流传及整理》,《文学遗产》2011年第5期。
★傅刚《日本宫内厅藏文选卷二研究》,《国际汉学研究通讯》,2011年第3期,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9月。
★傅刚《略说寿普暄批正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十三辑,凤凰出版社,2011年5月。
★傅刚《史记与传记文学传统的确立》,《上海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潘建国《〈世说新语〉明正德四年赵俊刻本考——兼论袁寒云藏本非为元刻本》,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1期。
★潘建国、《试论古代小说之主题表现策略》,载《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潘建国、《孔尚任艺术鉴藏与文学创作之关系考论——以孔氏题明陈洪绶〈饮酒读书图〉跋文为缘起》,载《文学遗产》2011年第6期。
★潘建国、《十年枕上尘中梦,半夜灯前物外心——元代东林寺僧道惠及其〈庐山外集〉》,文载《九江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潘建国《新文学略说》,林庚著、潘建国整理,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1期。
★杜晓勤《盛唐“齐梁体”诗及相关问题考论》,《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杜晓勤《论晚唐五代“齐梁体”诗歌的体格特征》,纪念杨公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11年8月。
★杜晓勤《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奠基工程——《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读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24日。
★常森《学术上的闻一多:论〈古典新义〉之新》,收入《古典新义》(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出版。
★常森《说评点》,刊载于《文史知识》2011年第11期。
★常森《论屈原诗歌的比体艺术》,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被收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6期。
★常森《中国寓言研究反思及传统寓言视野》,刊载于《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
★常森《简帛〈五行〉篇与〈尚书〉之学》,收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古籍研究中心主编《先秦两汉古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李鹏飞《汉魏六朝隋唐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考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四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
★李鹏飞《〈西湖二集〉的素材来源丛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2期。
★李鹏飞《古代小说主题的接受、传承及其研究》,《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李鹏飞《日本近现代“变形”题材作品的承袭与创造——兼论其与中国古代“变形”题材小说的关联》,《云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李鹏飞《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析庾信的〈杨柳歌〉》,《文史知识》2011年第9期。
★李鹏飞《试论古代小说中的“功能性物象”》,《文学遗产》2011年第5期。
★李鹏飞《“鹤睫分光照始真,纷纷世上少全人”——“使人现出原形的动物毛发”母题的分布及其演变》,《民俗研究》2011年第4期。
★李鹏飞《从章学诚到钱穆:历史学家的“文学”教育与“文学史”观——兼论当前文学教育与文学研究的缺失与出路》,(香港)《中国文学学报》第二辑。
★白一瑾《论清初贰臣和遗民交往背后的士人心态》,《南开学报》2011年第2期。
★白一瑾《论王铎诗歌的美学取向》,《山西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白一瑾《清初在京贰臣文人社集唱酬活动探微》,《上海师大学报》2011年第1期。
★白一瑾《从黍离变雅到庙堂正雅——论清初贰臣诗人的诗风演化》,2011年第1期。
您是第 12339394 位访问者 备京ICP备:06036494号-20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电话:010-85195583(周二、周三) 邮编:100732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26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