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系统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全文检索
- 郭思韵:谶纬、符应思潮下“封禅”体的与时因变——以《文选》“符命”类为......[马来西亚] 郭思韵(2016·5·2)
- 内容提要: 两汉时,“封禅”与“符命”实分属二体,不容混淆。《文选》将《封禅文》《剧秦美新》《典引》归于“符命”,有失允当。而同为封禅体,诸文之间亦有显著的取向之别:秦《泰山刻石》恪守封禅传统,意仅在告太平;司
- 关键词:《文选》 符命 封禅 谶纬
- 邵杰:《剧秦美新》“帝典”论与汉新之际士人心态邵   杰(2016·5·2)
- 内容提要:《剧秦美新》文中三处“帝典”,前两处指上古三代之典章制度,其言汉初“阙而不补”而莽新时“阙者已补”,说明王莽的政治施为符合了士人阶层的期待;文末“帝典”,则指反映帝王治政的篇籍。扬雄建议王莽制作新《帝
- 关键词: 帝典 王道 士人心态 符命
- 刘明怡:汝南应氏与汉魏之际通俗文风的形成刘明怡(2016·5·2)
- 内容提要: 东汉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代,其思想文化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汝南应氏是东汉时期在政治、文化、学术上均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家族,从东汉世家大族发展的学术背景和政治背景以及对于世风、文风的
- 关键词: 汝南应氏 家学传承 汉魏之际 文风演变
- 赵宏祥:自注与子注——兼论六朝赋的自注赵宏祥(2016·5·2)
- 内容提要: 刘知几在《史通》中举“列为子注”为史籍的自注方式,此后研究者却往往视子注等同于自注。但通过考察古人文中自注及佛教合本子注,可以发现自注与子注二者并不相同。自注在《左传》《战国策》《史记》中已见端倪,
- 关键词:自注 子注 《汉书》 《山居赋》
- 张培阳:论七言转韵律体的体制特征——兼及律体的判定标准  张培阳(2016·5·2)
- 内容提要: 元明以来所说“歌行”或“七言古诗”,有些确为古诗,有些则为律体。对于后者的体制特征,古今学者已有所认识,并将其称作“歌行中律体”“近体七古”等。七言转韵律体的体制特征有六:1.篇制上以四句节为主,偶间
- 关键词: 七言转韵律体 体制 七古 歌行
- 尚永亮:“元白”并称与多面元白  尚永亮(2016·5·2)
- 内容提要:与唐代诗人并称多见于身后不同,元稹、白居易在世时,“元白”这一并称即已出现,首倡者极有可能便是被称谓者自身。考察此一并称,大致涵纳了二人远超常人之情谊、以唱和诗为主要代表的创作方式、其诗的轻俗特点以及
- 关键词:并称 符号 多面元白
- 王媛:陈世隆著作辨伪  王  媛(2016·5·2)
- 内容提要:清代康熙、乾隆间出现了一批题为陈世隆编、撰、藏的著作,包括宋诗总集《宋诗拾遗》《两宋名贤小集》《宋僧诗选补》《宋诗外集》、学术考辨笔记《北轩笔记》、丛书《艺圃蒐奇》等。这些著作均以钞本形态流传,不仅大
- 关键词:陈世隆 著作 辨伪
- 黎国韬:上党古赛写卷新探――队戏考黎国韬(2016·5·2)
- 内容提要: 重新探索“上党古赛写卷”记载的“队戏”,并实地考察当代乐户的活态演出,可得出以下新观点:其一,由于演出环境、演出场所、念白音乐、剧本编写等方面的差异,应将“正队戏”和“流队戏”厘分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戏
- 关键词:上党古赛写卷 正队戏 流队戏 戏曲史
- 王昊:明代过锦戏的种属、形态与规模辨析王 昊(2016·5·2)
- 内容提要:过锦戏是明代一种宫廷杂戏的专称,以滑稽逗乐、精彩热闹为表演目的,在继承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体现在表演人数增加到十余人,品种更加丰富,有约百回的独立成章的段子,可分可合。它由真人扮饰表演,既不
- 关键词:过锦戏 杂耍把戏 小戏
- 邓骏捷:黄景仁词集的流传与版本考述邓骏捷(2016·5·2)
- 内容提要:善自得师、身为大吏、性耽风雅的周之琦,论词与创作均呈现独特风貌。其论词于清代浙西、常州词派之外,承中原之统,无门户之见,跳出流派批评阈限,着眼小令与慢曲等词体体制,编选词集,缕述词统,倡导托兴与音律并
- 关键词: 周之琦 仕宦经历 词学
- 梅向东:犹疑与错乱:王国维清真词评的复杂文化心态  梅向东(2016·2·165 )(2016·5·2)
- 内容提要:王国维的清真词评是研究其词学的一个难题,向来所论,考量未周。王氏评清真始于1905年,终于1915年,是伴随其全部词学批评始末的一条线索;王氏对清真词的态度反复多变而自我抵牾,形成一种结构性生态。其成因既在于
- 关键词:王国维 清真词评认知困境 文化心态
- 傅宇斌:龙榆生的唐宋词研究傅宇斌(2016·5·2)
- 内容提要:龙榆生词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以唐宋词研究而言,他对词的起源及演变,对唐宋词的分期及词风演进,对唐宋著名词人的个案研究,对东坡词的综合研究都有开启词学先河的意义。其注重词的音乐性,注重词风与当代的关系,注
- 关键词:龙榆生 唐宋词 词体流变
- 杨松冀:王维《使至塞上》诗新考  杨松冀(2016·2·189 )(2016·5·2)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 学术信息  杨松冀(2016·2·189 )(2016·5·2)
- 内容提要:“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十三次年会”召开 (2016·2·64 )“清代文学研究的新材料与新视域”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2016·2· 188 )拓宽戏曲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古代戏曲研究学术研讨会暨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组稿
- 关键词:
- Contents  杨松冀(2016·2·189 )(2016·5·2)
- 内容提要:The Changes of Modern Novel Concept …………………………Chen Dakang(2016·2·4 ) A Study of the “Novel Improvement Association”小说改良会………… Zhou Xinglu(2016·2·18 ) The Changes of “Fengshan
- 关键词:
- 廖可斌:汤显祖的文学史观与文体选择  杨松冀(2016·2·189 )(2016·5·3)
- 内容提要:汤显祖具有高度自觉的文学史意识。他主张文学必须表达真情实感,又深知古典诗文创作应遵守一系列体裁法度要求。经过长期实践和思考,他不仅判断自己的诗、古文创作基本失败,而且意识到当时古典诗文的审美特征已与人
- 关键词:汤显祖 文学史观 文体选择
- 程芸:汤显祖《牡丹亭》东传朝鲜王朝考述程 芸(2016·5·3)
- 内容提要:古代朝鲜王朝的燕行文人及其结交的清朝文友,是汤显祖《牡丹亭》东传的主要推动者。汤显祖诗文曾因《列朝诗集》等书籍的传入而为李朝文人所关注,《牡丹亭》的东传,则进一步激发了李朝文人对汤氏其人其作的兴趣。清
- 关键词:汤显祖 《牡丹亭》 《燕行录》 域外传播
- [日]磯部祐子:汤显祖戏曲研究在日本[日]磯部祐子(2016·5·3)
- 内容提要:从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经历了江户、明治、大正、昭和以及当代几个阶段,梳理汤显祖在日本学术史中的书写脉络,彰显汤显祖《牡丹亭》东传日本的文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 关键词:汤显祖 牡丹亭 青木正儿 传播与接受
- 雍繁星:20世纪以来汤显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雍繁星(2016·5·3)
- 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的汤显祖研究以其“至情”理想及其文学表现为核心。对前者的探讨,以“反映论”统率下的社会制度和时代精神两种路向为主流逐渐推进。学界对汤显祖“至情”的认识,从“情理对抗”推进到情理欲的融合。对此
- 关键词:20世纪以来 汤显祖研究 回顾与反思
- 郑志良:汤显祖著作的新发现:《玉茗堂书经讲意》郑志良(2016·5·3)
- 内容提要: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汤显祖的《玉茗堂书经讲意》一书,共十二卷,近二十万字,这是汤显祖研究《尚书》的学术著作,徐朔方先生笺注《汤显祖集全编》未收录。根据汤显祖弟子周大赉所作序言,知此书万历四十年刻于南京;
- 关键词:《玉茗堂书经讲意》 汤显祖 《尚书儿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