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系统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全文检索
- 莫砺锋:文学史视野中的杜甫排律莫砺锋(2018·8·1)
- 内容提要:在整个唐代,排律创作取得很大成就的只有杜甫一人。究其实情,可知杜甫的排律在题材走向上呈现着丰富多彩的面目,主题倾向在其创作历程中呈现着鲜明的阶段性,艺术成就则达到前无古人的境界。由于这种诗体难度太大,
- 关键词:文学史 排律 杜甫
- 尚永亮:唐人诗文及史书中之“商颜”考——兼与下定雅弘教授商榷尚永亮(2018·8·1)
- 内容提要:唐人诗文中常出现的“商颜”,多指陕南商洛之商山,而少有指称渭北冯翊(即唐之同州,今陕西大荔)之商原者。冯翊境内之“商颜”,是原,不是山,今通行本《史记·河渠书》“商颜”后所加“山”字当为衍文。就“颜”
- 关键词:商颜 商山 商原 刘禹锡
- 陈元锋:“修故事”:宋人的制度考古意识与文学活动陈元锋(2018·8·1)
- 内容提要:在讲求“祖宗之法”的政治语境和崇尚典范的文坛风气下,宋人在文学活动中表现出了考辨和仿效前代“故事”的自觉意识,他们习惯于将这种行为称为“修故事”。文学传统中的“故事”具有惯例性、权宜性、群体性等特点,
- 关键词:故事 祖宗之法 修故事 制度考古
- 叶 晔:从书仪到活套:南宋文章文本生成中的近世转型 ......叶  晔(2018·8·1)
-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文章的程式化书写,在晋唐文学中早已呈现。但较之中古文学的仪式化特征及其背后的等级秩序,南宋以后的文章更强调文本的社会文化效能,这与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剧和出版业的繁荣有很大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势下,
- 关键词:套式 文章学 文本生成 近世文学
- 何诗海:“文章莫难于叙事”说及其文章学意义 何诗海(2018·8·1)
-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文论中,“诗难于文”说源远流长,信受者众。明清时期,逐渐出现了“文难于诗”说,体现了文学观念的嬗变。在“文难于诗”说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清人反复强调、多方阐述的“文章莫难于叙事”说。此说既反映了
- 关键词:文章学 文体 叙事
- 张德建:明代台阁文学中的快乐图景与抒情文化 张德建(2018·8·1)
- 内容提要:明代台阁文人通过为快乐和幸福感溯源,不断营造着感念皇恩的强烈情感和生命归属意识,在歌颂的大合唱中不断增强国家认同。他们在建构出一套包含后乐精神、与民同乐、清乐自处等元素的士大夫盛世快乐体系的同时,还塑
- 关键词:台阁文学 快乐图景 修辞手法 抒情文化
- 孙学堂:李攀龙“诗可以怨”说探论孙学堂(2018·8·1)
- 内容提要:嘉靖后期李攀龙论诗一再强调怨情抒写,主张把厌弃污浊世俗的高洁情操表现得慷慨激烈,甚至将其提高到“诗教”高度,为“诗可以怨”这一传统命题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李攀龙的诗论中,“诗可以怨”说具有本体论意义
- 关键词:诗可以怨 李攀龙 复古论
- 潘务正:清代对立文风融合论孙学堂(2018·8·1)
- 内容提要:对立文风融合是清代文学家普遍的理论追求,清代正统文体诗词、古文、辞赋及骈文理论中,都主张“沉着痛快”与“优游不迫”两大“界限”,亦即阳刚与阴柔两种美学范式的兼镕。清人将文风的糅合视为最高的美学境界,对
- 关键词:清代 对立 文风 融合
- 吕双伟:陈维崧骈文经典地位的形成与消解吕双伟(2018·8·1)
- 内容提要:陈维崧延续晚明六朝骈俪文风兴起的态势,以雄博富艳的四六骈体振起于清初文坛,成为清初骈文的主要代表。他形式上追求四六隔对,讲究句式工整、典故繁复和声律调谐;又将身世之悲与兴亡之感融入文中,以性情、才华为
- 关键词:陈维崧 骈文 经典化 消解
- 刘晓军:小说文体之争的一段公案——“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综论刘晓军(2018·8·1)
- 内容提要:“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既是指《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两部具体作品的叙述风格,前者以“作文之法”作小说而后者以“著书之理”作小说;又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两种叙事方式,传奇体追求随意妆点、增饰
- 关键词:才子之笔 著书者之笔 笔记体 传奇体
- 姜荣刚:从《儒林外史》传播接受看近代小说的演变 姜荣刚(2018·8·1)
- 内容提要:《儒林外史》一向被视为古典小说名著中最不易流传的作品,却在近代造就了中国小说传播接受史上的奇迹。不惟如此,它还成为近代小说家竞相模仿的典范,从而对近代小说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这是名著魅力与时代需求合
- 关键词:《儒林外史》 传播接受 近代小说 创作范式
- “第一届古代小说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综述  ......姜荣刚(2018·8·1)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2017年年会暨民族文学史料整理研究研讨会”综述 ......姜荣刚(2018·8·1)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 征订启事 姜荣刚(2018·8·1)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 《文学遗产》2018年第2期目录及提要姜荣刚(2018·8·2)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 钟仕伦: “圆照”:从佛教术语到诗学概念 ......钟仕伦(2018·8·2)
- 内容提要:“圆照”本来是一个佛教术语,通过与魏晋玄学的互渗和社会生活的交融,经过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逐渐从宗教领域向诗学概念转化。唐宋时期,在禅宗的推动下,“圆照”的内涵在“妙悟”中得到延展,演变为一个影响深远的
- 关键词:
- 范晶晶:双声叠韵对与“梵语诗”关系刍议 ......范晶晶(2018·8·2)
- 内容提要:在宋代的诗话、笔记等文献中,出现了“梵语诗”这一名目,与双声叠韵对以及文学风格上的“奇涩”相关。以此为切入点,上溯“双声”“叠韵”概念的来源,梳理双声、叠韵在《诗经》与汉赋时代,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
- 关键词:双声 叠韵 梵语 声律
- 刘雅萌:以注为论——由《文心雕龙·论说》论魏晋注体的文体价值 ......刘雅萌(2018·8·2)
- 内容提要:“注”“论”皆为魏晋盛行之体,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摄“注”于“论”,折射出魏晋“注”“论”二体的发展新变与相互交融的关系。在玄学“校练名理”方法的影响下,魏晋之“论”将对具体事件、人物的分析评述,转
- 关键词:注 论 《文心雕龙》 魏晋文体
- 苗壮:《后汉书·文苑传》的成立 苗壮(2018·8·2)
- 内容提要:从《后汉书·文苑传》中“文体分类+篇数统计”的文体形态看,《后汉书·文苑传》成立原因复杂。面对着东汉以来所出现的大量审美文本,范晔在力图展现时代文学面貌的同时,既不能破坏纪传体史书的书写体式,又必须谨慎
- 关键词:《后汉书·文苑传》 文体分类 篇数统计 书写体式
- 张之为:中唐诗乐关系及其社会功能的理论重构——以《箧中集》《新乐......  张之为(2018·8·2)
- 内容提要:诗、乐、礼同源共生,诗乐关系是传统文论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儒家诗论对诗乐关系的高度重视,建立在“诗”的社会政治功能需要通过“乐”来表述这一具有发生学性质的认识上。这正是《箧中集》与《新乐府》的逻辑起点。
- 关键词:《新乐府》 《箧中集》 文体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