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系统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全文检索
- 刘雅萌:以注为论——由《文心雕龙·论说》论魏晋注体的文体价值 ......刘雅萌(2018·8·2)
- 内容提要:“注”“论”皆为魏晋盛行之体,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摄“注”于“论”,折射出魏晋“注”“论”二体的发展新变与相互交融的关系。在玄学“校练名理”方法的影响下,魏晋之“论”将对具体事件、人物的分析评述,转
- 关键词:注 论 《文心雕龙》 魏晋文体
- 苗壮:《后汉书·文苑传》的成立 苗壮(2018·8·2)
- 内容提要:从《后汉书·文苑传》中“文体分类+篇数统计”的文体形态看,《后汉书·文苑传》成立原因复杂。面对着东汉以来所出现的大量审美文本,范晔在力图展现时代文学面貌的同时,既不能破坏纪传体史书的书写体式,又必须谨慎
- 关键词:《后汉书·文苑传》 文体分类 篇数统计 书写体式
- 张之为:中唐诗乐关系及其社会功能的理论重构——以《箧中集》《新乐......  张之为(2018·8·2)
- 内容提要:诗、乐、礼同源共生,诗乐关系是传统文论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儒家诗论对诗乐关系的高度重视,建立在“诗”的社会政治功能需要通过“乐”来表述这一具有发生学性质的认识上。这正是《箧中集》与《新乐府》的逻辑起点。
- 关键词:《新乐府》 《箧中集》 文体 音乐
- 许红霞:惠洪《筠溪集》源流考——兼论《石仓宋诗选》对作品的删改&n......  许红霞(2018·8·2)
- 内容提要: 通过对《徐氏红雨楼书目》集部所著录的惠洪《筠溪集》及三种流传于日本或曾经流传于日本的惠洪《筠溪集》的考述,可知目前所见的惠洪《筠溪集》,当皆来自明代曹学佺根据《石门文字禅》前十六卷惠洪诗歌所选编而成
- 关键词:惠洪 《筠溪集》 曹学佺 《石仓宋诗选》
- 裴云龙:理学知识场域与北宋六家散文经典系统的建构 ......  裴云龙(2018·8·2)
- 内容提要:在1127—1279年间,“唐宋八大家”中的北宋六家散文在理学士大夫所形成的知识场域中被建构为具有儒学意义的经典系统。12世纪中后期,这一经典化进程主要由吕祖谦、陈亮等“浙学”场域内的士大夫所推动。他们对儒学经
- 关键词:北宋六家 理学场域 浙学 朱熹后学
- 龚宗杰:晚明文法汇编的编刊与文章学演进 ......龚宗杰(2018·8·2)
- 内容提要: 文法汇编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编纂用以指导文章写作的文法著作。万历以来出现了一批注重吸收明人文法新说和文格、文式等文章学资源并加以汇编的作品。通过考察这些文法汇编的选材和编刊情况,可以发现,随着明中叶以
- 关键词: 文法汇编 文章学 晚明 时文
- 袁宪泼:竟陵派的书画游艺与诗学观念 袁宪泼(2018·8·2)
- 内容提要:竟陵派的锺惺与谭元春秉承士人游艺传统,将书画与诗文相符契,表现出脱俗绝尘的精神追求,实现了人生的超越,获得了生命的自由。竟陵派书画游艺蕴含的诗书画会通的思想,影响到他们的诗学观念,即“深幽孤峭”的诗歌
- 关键词:竟陵派 书画游艺 深幽孤峭 逸品
- 米彦青:光宣诗坛的蒙古族创作与蒙汉诗学思潮 米彦青(2018·8·2)
- 内容提要:光宣时期,任职边疆的蒙古族诗人创作的诗歌,有补于世人对清廷处理东北亚问题的了解,是蒙满共同践行国家外交政策的显例。面对西方经济与军事入侵加剧和朝政衰敝的情势,蒙汉诗人共同对清廷昧于内外形势发出批判的声
- 关键词:光宣诗坛 蒙古族 蒙汉诗学
- 孙福轩:赋学义理批评谫论 ......  孙福轩(2018·8·2)
- 内容提要:在对古代赋的体征描述和批评中,“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一个经典化叙述。重铺陈、重抒情也成为赋论话语的基本特征。而赋关“理路”却基本上被排除在历代赋论家的视野之外。随着唐宋以来科举试赋的经义化取向、新文
- 关键词:赋学批评 铺叙 情志 赋理说
- 王 昕:论志怪与古代博物之学——以“土中之怪”为线索 ......王昕(2018·8·2)
- 内容提要:博物与方术是志怪小说的根基与内核。志怪的学术性主要表现为博物与方术的知识性内容。考察志怪中的作怪之“物”,可以梳理出古代博物之学的方术性、人文性和实用性几个特点对志怪的影响。“土中之怪曰坟羊”,“土中
- 关键词:关键词 志怪 博物之学 土中之怪
- 廖 奔:唱赚新论 廖奔(2018·8·2)
- 内容提要:唱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如何按照南北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形来进行论述,客观描述出其历史进程,是戏曲研究的一个重要面向。通过对历史文献的重新梳理,可以建立观察和把握唱赚的新视角,明晰唱赚与缠令缠达既有继承关系
- 关键词:缠令 缠达 唱赚 【赚】
- 何宗美:四库体系中的曲学思想辨证 何宗美(2018·8·2)
- 内容提要: 《四库全书》及其体系即四库体系是在经、史、子、集四大纲目基础上以目录学为架构建立起来的庞大图书体系和思想体系。而这个体系就其本质而言则是一个官学体系。故四库体系之经学、史学、子学及文学等学术思想评价
- 关键词:四库体系 曲学思想 目录学局限 官学缺失
- 汪春泓:冯衍的骈文成就及其文学史意义 ......汪春泓(2018·8·5)
- 内容提要:身为冯奉世曾孙,冯衍在前后汉之际,经历了从显赫到屯蹇的人生落差。他闭门不出,潜心撰文,凭借经史学养,开创丽辞与用事相结合的文章样式,实为骈文之先驱。而且,冯衍忠于刘汉,他的某些文章切合后汉“宣汉”之需
- 关键词:丽辞 用典 冯衍 论者之文 拟作
- 田胜利:汉赋用《易》与赋体艺术  ......田胜利(2018·8·5)
- 内容提要:赋是“一代文学之盛”,赋与《易》的结缘是汉代经学与文学关系的透视点。文学辞章上,汉赋用《易》,融《易》卦爻辞入赋,体现于方式、功用和创作三个方面。《易》学分为两脉,一是义理,一是象数,汉赋与之会通,对
- 关键词:汉赋 用《易》 辞章 义理 取象
- 黄燕平:张衡《二京赋》文体发微  ......黄燕平(2018·8·5)
- 内容提要:张衡《二京赋》向来被视为汉代骋辞大赋的代表作。但与传统汉大赋相比,《二京赋》在功用上以针砭时风和文学争胜为主,不以娱悦、歌颂君主为旨。在写作上以讽刺为主,现实批判强烈,突破了汉大赋常规的“劝百讽一”模
- 关键词:张衡 《二京赋》 骋辞大赋 文体
- 何剑平:徐陵的诗文创作与佛教经论 &nbs......何剑平(2018·8·5)
- 内容提要:徐陵的诗文创作与佛教经论之关系至为密切。佛教元素对徐陵诗文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徐陵将《阿毗昙》论议思辨之风格引入文体(书体)写作;二是“现见”“比知”此类原本用于因明或佛教辩论术的概念,在佛教讲论中
- 关键词:徐陵 佛教经论 书体 句法 创作
- 肖瑞峰:苏轼诗中的西湖镜像 &n......肖瑞峰(2018·8·5)
- 内容提要:在西湖文学的历史长廊里,苏轼处于登峰造极的地位。他以出神入化的诗笔描画与摹写西湖,将发轫于唐代的西湖文学推向难以逾越的巅峰。苏轼的西湖诗可以深度解读:由诗人摄录西湖镜像的独特视角,可以触摸到他的文化性
- 关键词:苏轼 西湖镜像 文化性格 淑世情怀
- 朱 刚:关于婺刻《三苏先生文粹》所载策论 &nbs......朱刚(2018·8·5)
- 内容提要:上海图书馆藏南宋婺州刻本《三苏先生文粹》,以场屋举子为主要读者,故其选文努力服务于科举,对各种考试文类如“策”“论”等搜集得尽量齐全,从而提供了三苏的一些集外文章,如苏轼、苏辙嘉祐二年参加省试的答策,
- 关键词:《三苏先生文粹》 省试答策 文集形态
- 伍晓蔓:陆游记梦诗解析 ......伍晓蔓(2018·8·5)
- 内容提要:梦是潜意识的舞台。借用荣格心理学理论进行解读,陆游记的梦,有个体情结的活动,也有人格面具、他者、智慧老人等集体无意识的显影。其记梦诗的空间书写也蕴藏着集体无意识色彩。陆游时常观察和解释自己的梦,也希望
- 关键词:陆游 记梦诗 荣格 情结 集体无意识
- 刘 培:夷狄行中国之事曰僭——南宋中后期辞赋的华夷之辨  ......刘培(2018·8·5)
- 内容提要: 在宋代,华夷之辨已经失去了以华化夷的含义,而主要指对地理边界与文化边界的坚守、捍卫。南宋孝宗时期,华夷之辨思想中含有浓烈的民族排斥的观念,形成一种种族或文化上的等级名分制。隆兴和议之后,复仇之念渐趋
- 关键词:辞赋 华夷之辨 南宋 文化中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