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系统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全文检索
- 苏 芃:日本宫内厅藏旧抄本《史记·高祖本纪》年代新证 &nb......苏  芃(2019·9·1)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 赵稀方:关于香港文学起点的几点辨析关于香港文学起点的几点辨析 &nbs......赵稀方(2019·9·1)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 英文目录李 芳  刘 宁(2019·9·1)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 英文目录李 芳 刘 宁(2019·9·2)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 李道和:《天问》鲧禹神话考论 李道和(2019·9·1)
- 内容提要:前人对《楚辞·天问》“应龙何画”节的校勘与阐释已无大的争议,但误解、歧说仍然存在,至于全面的通解尚须从更广的神话、传说等文化视野加以比观。应龙画地神话孕育了后世的造城传说,而与《天问》应龙画地、鸱龟曳
- 关键词:应龙 鸱龟 鲧禹 造地神话
- 蒋振华:汉末早期道教典籍的文章观和隐语含蕴 ......蒋振华(2019·9·1)
- 内容提要:汉末早期道教典籍对“文”的含义作了不同的界定,表现出较为芜杂的文章观念。“文”是神道设教的,道教经籍、法典、戒律、文饰、核记概称为“文”,目的在于弘扬道教教派之典籍。“文”生于东,为自身经典寻找产生之
- 关键词:汉末 早期道典 文章观 隐语
- 陈 焱:玄思死亡:当代哲学分析视角下的《形影神》 陈  焱(2019·9·1)
- 内容提要:陶渊明的《形影神》是魏晋玄言诗中的杰出代表,其以死亡之必然性作为诗歌思想铺陈的起点。陶渊明以“形”“影”这两个视觉上的概念作为主体去观照死亡,进而通过死亡获得对于个人生命的一种全新自识(“神”)。这是
- 关键词:陶渊明 《形影神》 死亡哲学 玄言诗
- 查屏球:从科场明星到官场隐士——唐宋转型与白居易形象的转换 ......查屏球(2019·9·1)
- 内容提要:白居易连考连中的经历使其成为当朝文化明星,他与元稹等人持续的酬唱活动也不断强化了这一形象特点。长庆之后,白居易政治进取热情下降,但又须依官场而生存,多选外官或分司闲职,诗多表达自足闲适的中隐心态,体现
- 关键词:文化形象 白居易 科场文化 职业官僚 唐宋转型
- 何宗美:《四库全书》体系中欧阳修“褒贬”问题揭析 ......何宗美(2019·9·1)
- 内容提要:《四库全书》体系不只是我国古代一部规模宏大的文献汇编,还是一个内容丰富、自成一体的文化批评体系。“为万世严褒贬”的思想是贯穿这一体系的根本宗旨。《四库全书》体系有关欧阳修“褒贬”问题表现为:对欧阳修经
- 关键词:《四库全书》体系 欧阳修 “褒贬”问题 清代官学
- 高 峰:志士与名士志士与名士——向子、朱敦儒的词风丕变  ......高  峰(2019·9·1)
- 内容提要:向子諲、朱敦儒都是经历了靖康之难的南渡词人。他们的词作当中不乏早年享乐、轻狂的生活写照,北宋灭亡之后的故国之思,身遭离乱的颠沛之悲,以及最终归隐山林的人生感怀。不过,两者由于身世背景、仕宦经历、个性气
- 关键词:向子諲 朱敦儒 靖康之难 词风丕变
- 张兴武:宋金四六谱派源流考述宋金四六谱派源流考述 &nb......  张兴武(2019·9·1)
- 内容提要:宋金时代,四六创作名家辈出,整体成就堪比六朝。但迄今为止,有关其谱派源流的讨论仍未展开。事实上,从文本出发,结合前贤论述,全面梳理宋金四六的发展流派至关重要。简言之,北宋及金源之初,杨、刘诸公师法“樊
- 关键词:宋金时代 四六创作 谱派源流
- 张德建:正文体与明代的思想秩序重建 ......张德建(2019·9·1)
- 内容提要:思想秩序的建立是大一统社会维护统治的核心,当这个核心受到威胁和破坏时,正文体就成为重建思想秩序的重要手段。明代的正文体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对科举制度的自信到强调端正士习,再到强调正文体、斥异端,
- 关键词:正文体 明代 思想秩序 大一统
- 刘尊举:真我·破体·摆落姿态:徐渭散文的文体创格 ......刘尊举(2019·9·1)
- 内容提要:徐渭在明代中后期散文文体的演变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地突破传统的文体规范,并创作了大量个性突出、风格特异的小品文。阳明心学影响下的“真我”观是其文体创新的理论基础,强烈的自我宣
- 关键词:徐渭 真我 破体 摆落姿态 晚明小品
- 何诗海:清代非韩论及其对“文以载道”的冲击 ......何诗海(2019·9·1)
- 内容提要:清代文章学中非韩思想活跃,主要体现在儒学道统论、古文创作论及史家文论中对韩愈的批评上。清人重新审视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功过得失及韩愈的道统和文学史地位,并由此引发对古代文章学的核心问题,即文道关系问题
- 关键词:非韩 古文 道统 文以载道
- 蒋 寅:肌理:翁方纲的批评话语及其实践 &nbs......  蒋  寅(2019·9·1)
- 内容提要:“肌理”是一种特定阅读观念的表现,相对于格调、神韵而言,是摆脱价值意味的指称本文特征的概念,同时包含本文内部构成和外部效果两个层面的意义。肌理的引入意味着一种更迫近的文本观察方式的自觉,它在翁方纲诗学
- 关键词:翁方纲 肌理 批评话语 实践
- 冉耀斌:“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冉耀斌(2019·9·1)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 刘 洋:“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年会”召......刘 洋(2019·9·1)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 杜翘楚 王 立:“经典对话:《红楼梦》与《儒林外史》”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9·9·1)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 于海博:“纪念孙楷第先生12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综述 ......  于海博(2019·9·1)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
- 谭泽宁:“中国文章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谭泽宁(2019·9·2)
- 内容提要: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