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全文检索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英文目录(2016·5·5)
  • 内容提要:Contents Responsibility and Historical Mission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Study Fu Daobin 4Chinese Aesthetics and Traditional N
  • 关键词:
  • 廖可斌:汤显祖的文学史观与文体选择吴 真(2016·5·3)
  • 内容提要:汤显祖具有高度自觉的文学史意识。他主张文学必须表达真情实感,又深知古典诗文创作应遵守一系列体裁法度要求。经过长期实践和思考,他不仅判断自己的诗、古文创作基本失败,而且意识到当时古典诗文的审美特征已与人
  • 关键词:汤显祖 文学史观 文体选择
  • 程芸:汤显祖《牡丹亭》东传朝鲜王朝考述程 芸(2016·5·3)
  • 内容提要:古代朝鲜王朝的燕行文人及其结交的清朝文友,是汤显祖《牡丹亭》东传的主要推动者。汤显祖诗文曾因《列朝诗集》等书籍的传入而为李朝文人所关注,《牡丹亭》的东传,则进一步激发了李朝文人对汤氏其人其作的兴趣。清
  • 关键词:汤显祖 《牡丹亭》 《燕行录》 域外传播
  • [日]磯部祐子:汤显祖戏曲研究在日本[日]磯部祐子(2016·5·3)
  • 内容提要:从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经历了江户、明治、大正、昭和以及当代几个阶段,梳理汤显祖在日本学术史中的书写脉络,彰显汤显祖《牡丹亭》东传日本的文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 关键词:汤显祖 牡丹亭 青木正儿 传播与接受
  • 雍繁星:20世纪以来汤显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雍繁星(2016·5·3)
  • 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的汤显祖研究以其“至情”理想及其文学表现为核心。对前者的探讨,以“反映论”统率下的社会制度和时代精神两种路向为主流逐渐推进。学界对汤显祖“至情”的认识,从“情理对抗”推进到情理欲的融合。对此
  • 关键词:20世纪以来 汤显祖研究 回顾与反思
  • 郑志良:汤显祖著作的新发现:《玉茗堂书经讲意》郑志良(2016·5·3)
  • 内容提要: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汤显祖的《玉茗堂书经讲意》一书,共十二卷,近二十万字,这是汤显祖研究《尚书》的学术著作,徐朔方先生笺注《汤显祖集全编》未收录。根据汤显祖弟子周大赉所作序言,知此书万历四十年刻于南京;
  • 关键词:《玉茗堂书经讲意》 汤显祖 《尚书儿训》
  • 黄仕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再谈“汤沈之争”的戏曲史意郑志良(2016·5·4)
  • 内容提要:从戏曲史、戏曲社会地位的变迁以及晚明曲家对传奇戏曲的认识过程来看,“汤沈之争”及汤、沈二人对于中国戏曲发展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明代文人参与南戏传奇创作,有着从俯视、平视到尊重的过程。汤显祖强调“意趣神色
  • 关键词:“汤沈之争” 文体 意趣神色 曲律
  • 徐永明:汤显祖戏曲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演出及其研究郑志良(2016·5·4)
  • 内容提要:汤显祖剧作在西方的译介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现了白之(Cyril Birch)教授翻译的《牡丹亭》全本。汤显祖剧作在西方的舞台演出,则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陈士争版、青春版、浙昆版、皇家粮仓厅堂版《
  • 关键词:英语世界 汤显祖 牡丹亭 莎士比亚
  • 蒋凡:陆游晚节评议&nbsp 杨松冀(2016·2·189 )(2016·5·5)
  • 内容提要:陆游的晚节问题,在历史上争论纷纭,正反两派壁垒分明。如何评价其晚节,定然要涉及到朱熹、韩侂胄。通过梳理陆朱、陆韩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对所谓晚节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同时还能进一步理解韩侂胄与其主导的
  • 关键词:陆游 晚节 朱熹 韩侂胄
  • 黄奕珍:论陆游成都时期爱国诗的特色黄奕珍(2016·5·5)
  • 内容提要:陆游的爱国诗是历来相关研究的重心所在,不过大部分皆以整体观之。本文认为此类诗作其实具有阶段性的发展,故先锁定成都时期加以观察,而得到以下的结论:一、广泛地与其它主题结合,并善用各类题材的特性,以扩充爱
  • 关键词:陆游 爱国诗 边塞诗 蜀中诗
  • 朱惠国:论《放翁词》的用调特色黄奕珍(2016·5·5)
  • 内容提要:陆游词作不多,但在用调上颇具特色。通过对《放翁词》用调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发现陆游在用调上多使用僻调、别名,在词调类型上则以小令居多,并且在东归后尤为突出,在长调字声的使用上则有多用去声字的特点。这些特
  • 关键词:陆游 《放翁词》 用调特色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