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全文检索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潘华:《典论·论文》之“气”“体”辨正潘 华(2016·5·3)
  • 内容提要:《典论·论文》论及“气”“文”“体”三个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其核心是“气”“体”适应论。曹丕所谈之气并非“文之气”,而是“人之气”。“齐气”是受齐地理因素影响产生的“人之气”,有自高的心理特质,其本
  • 关键词:《典论·论文》 气 体 文气
  • 左东岭:“话内”与“话外”——明代诗话范围的界定与研究路径左东岭(2016·5·3)
  • 内容提要:明代诗话的研究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将诗法著作混同于诗话,二是将诗论著作混同于诗话。这会造成诗话界限的混乱,以及人们对诗话文体特性的忽视。其产生原因则是清人对诗话小说特性的贬斥与现代学界视诗话为文
  • 关键词:诗话文体 范围界定 研究路径 互动关联
  • 吴承学:“九能”综释吴承学(2016·5·3)
  • 内容提要:“九能”说源于汉代《毛诗传》引用之古语成文。研究“九能”说首先应该剥离后人附加其上的文学想象,还原“九能”说的原始意义,然后再考察其内涵在后世的发展。在先秦的原始语境中,“九能”说涉及当时占卜、田猎、
  • 关键词:“九能”说 接受阐释 才德命题 文学命题
  • 许云和:“芙蓉出水”与“错彩镂金”——关于汤惠休与颜延之的一段公案许云和(2016·5·3)
  • 内容提要:颜延之曾对汤惠休的评价“终身病之”,其原因并非汤惠休的评价贬低了颜延之的诗歌水平,而是汤惠休引入了佛教的观念,在诗的品格上寄寓了褒谢、贬颜之义,且伤及了颜延之的人格。颜延之将惠休的诗指为“委巷中歌谣”
  • 关键词:“芙蓉出水” “错彩镂金” 汤惠休 颜延之
  • 周裕锴:试论《石门文字禅》中景画诗禅之交融?周裕锴(2016·5·3)
  • 内容提要:北宋诗僧惠洪对待自然、艺术与自我的观念,深受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诸公的影响,但更突出宗教的一维。其《石门文字禅》表现出他对风景、绘画、诗歌、禅学关系的独特认识,如欲念与审美的冲突,宗教幻觉下的变形,观
  • 关键词:《石门文字禅》 风景 诗画 禅宗
  • 姚华:《苏轼诗歌的“仇池石”意象探析》姚 华(2016·5·3)
  • 内容提要:宋人较前代更为频繁地将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具有唯一性与特殊性、尚未在诗歌写作传统中形成固定审美联想的物象纳入诗中,赋予物个人化的审美意义。通过对苏轼诗歌“仇池石”意象即带有个人化的诗意,其内涵需在对诗
  • 关键词:苏轼 仇池石 诗歌 意象
  • 刘嘉伟:元代茀林诗人金哈剌刍议刘嘉伟(2016·5·3)
  • 内容提要:金哈剌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茀林诗人,他的《南游寓兴诗集》国内已佚,仅在日本存有抄本。哈剌数艺兼备,名入《书史会要》《录鬼簿续编》,可以书家、曲家目之。其人本是基督教徒,但融摄“四教”,隐然可见元代不同
  • 关键词:金哈剌 《南游寓兴诗集》 元代诗歌 元代文化
  • 陈才智:王渔洋之于白香山——取舍避就之道陈才智(2016·5·3)
  • 内容提要:山东人王渔洋最早以《秋柳》诗蜚声诗坛,山西人白香山最早以“春草”诗享誉诗坛;王渔洋以提倡“神韵说”著称,白香山以主张“诗须有为而作”知名。一般认为,王渔洋鄙薄白诗,是白香山接受史上的“负能量”。但若揆
  • 关键词:王士禛 白居易 取舍避就
  • 陈桐生:商周文学语言因革论浙江大学中文系(2016·5·4)
  • 内容提要:殷商时期文学语言的代表文献是殷商甲骨卜辞、铭文和《尚书·商书》,这些文献的语言可以称之为“殷商古语”,特点是艰深古奥。西周时期存在两套书面语言:一是沿袭前朝的“殷商古语”,另一是周人通过扬弃“殷商古语
  • 关键词:文学 殷商古语 文言
  • 解玉峰:汉唐“乐府诗”辨证浙江大学中文系(2016·5·4)
  • 内容提要:“乐府(诗)”这一指称所对应的“诗”极其宽泛:从是否入乐来看,既有确曾入乐者,也有可能从未入乐者;从创作看,既有以入乐为目的者,也有完全未曾属意者;自诗体看,既有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也有古体诗,而所谓古
  • 关键词:乐府 乐府诗 声诗 《乐府诗集》
  • 熊湘:“势”“脉”关系多维阐释与文论内涵浙江大学中文系(2016·5·4)
  • 内容提要: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势”的内涵包括基于“术”之层面的方法、技巧和形态,以及在“形”之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倾向性和潜能。“势”的倾向性要求作品具有内容意义等方面的连贯性,而连贯性也是范畴“脉”的内
  • 关键词:气势 气脉 倾向性 潜能
  • 柏俊才:梁武帝“舍道事佛”的时间、原因及其他浙江大学中文系(2016·5·4)
  • 内容提要:梁武帝“舍道事佛”之事历来争论不休,疑其伪者有之,断其真者有之。细绎其版本,释法琳的《辩正论》卷八之《梁武皇帝舍道敕文》是不足为据的,梁武帝“舍道事佛”之事的记载当以释道宣《广弘明集》卷四之《舍事李老
  • 关键词:梁武帝 舍道事佛 文学
  • 徐公持:转益多师:杜甫与汉魏六朝诗浙江大学中文系(2016·5·4)
  • 内容提要:杜甫与汉魏六朝文学人物关系密切,诚如严羽所说“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杜甫对曹植、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等诗人最为心仪,他咏叹前贤的诗歌甚多,折射出他本人的文
  • 关键词:杜甫 曹植 陶渊明 庾信
  • 李德辉:论宋代行记的新特点浙江大学中文系(2016·5·4)
  • 内容提要:行记是宋代文学中较有成就、较具特色的一个门类,是宋代文学贴近现实的一大表征,标志着宋代纪实文学的新发展。由唐到宋,行记并不是长期冷落,全无精品。而是渐受重视,文体日成,写法多变,精品渐多。作家积极投入
  • 关键词:宋人行记 文体 文风
  • 成玮:百代之中:宋代行记的文体自觉与定型浙江大学中文系(2016·5·4)
  • 内容提要:宋代行记较之以往,文体自觉有所增强:独立著述的身份进一步清晰化、固定化;在目录学分类中,又从地志类大量改划入传记类,叙事性格得以突显。其体式更是多有变革:由分程体转向日记体,个人化的游观类行记成长为重
  • 关键词:宋代 行记 文体自觉 日记体
  • 李贵:楼钥《北行日录》的文体、空间与记忆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16·5·4)
  • 内容提要:南宋楼钥的《北行日录》在众多宋代笔记中是特殊而重要的一种,已有研究成果皆据四库馆臣删改的版本立论,分析有误。行程录与语录是两种不同的内容类别,《北行日录》的文类是行程录,文体是日记,堪称现存篇幅最长的
  • 关键词:宋刻本《北行日录》 文体 空间 记忆
  • 曾永义:魏良辅之“水磨调”及其《南词引正》与《曲律》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16·5·4)
  • 内容提要:有关魏良辅尚有疑义的六个问题,本文研究所得结论是:“水磨调”之名肇始沈宠绥《曲律须知》,为与昆山土腔、昆山腔有别,而将由魏良辅集思广益改良创发之新调称作“水磨调”。改良创发“水磨调”之“曲圣”实为曲家
  • 关键词:魏良辅 水磨调 昆山腔
  • 陈广宏:从《诗法要标》看晚明诗法著作的生产与传播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16·5·4)
  • 内容提要:本论文从《诗法要标》这部诗法著作入手,考察其与王槚《诗法指南》、吴默《翰林诗法》的渊源关系及编法之差异。在印证香港学者邝健行教授提出的朱之蕃不是《要标》真正的编选者,而可能由山人程逵辑合成书说法的同时
  • 关键词:诗法要标 诗法著作 晚明 商业出版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