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全文检索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与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赵敏俐(2021·11·4)
  •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在“五四”前后传入中国,对近百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适应近百年来中华文化发展变化的大势,引导人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思考,将古代文学研究的视角,由传统的重视教化之功与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近百年 中国古代文学 传统文化 现代化
  • 以大历史观塑造文学史学大格局——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说起刘方喜(2021·11·4)
  • 内容提要:习近平在人类文明史尤其是五百年世界社会主义史、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及其百余年现代史的大框架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这种大历史观将传统文化高度的历史观念与唯物史观融会贯通,对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在百年党
  • 关键词:大历史观 大文化观 文学史学 文学史观 历史观念
  • “以意逆志”:先秦儒家话语方式的创变过常宝(2021·11·4)
  • 内容提要:先秦时期,礼仪用诗、外交赋诗、立言引诗,以及其后出现的“说诗”,形成一个诗用的传统。赋诗和引诗是借《诗经》的篇章或语句以阐发己志;“说诗”则是孔子等从经典文献出发构建新意识形态的理论行为,阐发的是诗人
  • 关键词:说诗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话语方式
  • 佳节里的商山之思——陶渊明《蜡日》诗发微范子烨(2021·11·4)
  • 内容提要:吴骞将《蜡日》诗与《述酒》诗联系起来,在客观上提示人们,此诗与晋宋易代的历史变迁有关;基于这种提示,潘重规通过对“章山”的考索,使“商山四皓”浮出水面,而我们则通过揭示陶诗中一种深隐的表达方式,将潘说
  • 关键词:《蜡日》 章山 商山 奇歌 易代
  • 《南史》《北史》与小说李少雍(2021·11·4)
  • 内容提要:李延寿修《南、北史》的准则,是广采异文,引发读者的兴趣。因此其史书中颇多小说家言。而小说家与史家的某些工作有相通之处。史传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的价值在此。
  • 关键词:小说家言 史家想象 同规共贯
  • 今存唐人名下禅宗语录的编纂及其特征孙昌武(2021·11·4)
  • 内容提要:今传唐人名下禅宗语录,包括单行的、《景德传灯录·广语》里和《古尊宿语要》等语录总集里辑录的计二十四家。它们是中国佛教禅宗创作的经典,具有学术文献和文学创作等多重性格与价值。其中绝大部分均非禅宿上堂示法
  • 关键词:语录编纂 流动性 增饰 传说化
  • 商业化运作与南宋古文评点的演变李由(2021·11·4)
  • 内容提要:评点曾被应用于举业的评判授受中,《古文关键》的评点即处处契合时文的要求。因有益于举业,古文评点本在南宋迅速商品化。士人与书坊合作编刊古文评点本,一些官员也利用建阳书坊的版刻资源,刊行古文评点本以谋利,
  • 关键词:出版商 商业化 古文评点 符号系统
  •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与晚宋诗坛趋向侯体健(2021·11·4)
  • 内容提要: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是一部坊间书商托名刘克庄编选的唐宋诗选,应非在刘克庄的六种绝句选基础上编成,但这并不妨碍它仍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该书的编纂体例、选诗分布和收录诗人都透露出晚宋诗坛的许多重
  • 关键词:《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 晚宋诗坛 时贤 江湖诗派 近世性
  • 问对之术:《策学绳尺》与宋末科举策试 慈波(2021·11·4)
  • 内容提要:《策学绳尺》是一部成书不早于淳祐十一年(1251)的策体时文集,反映出宋末流行的太学策体样貌。《策学绳尺》与《论学绳尺》同属福建坊刻本,两书在内容上也略有交集。策场问答之间呈现有明显以性理论述消解现实征询
  • 关键词:策学绳尺 策体 科举 文章学 八股文
  • 《西游记》作者“尤未学佛”说考辨陈洪(2021·11·4)
  • 内容提要: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西游记》作者“尤未学佛”,理由之一是书中开列唐僧取经的经目“荒唐无稽”。此说稍欠公允。《西游记》成书过程中,存在“全真化”环节。此经目出自全真道士之手,反映出全真教接
  • 关键词:《西游记》 鲁迅 经目 学佛 全真教
  • 声韵与神韵:王士禛诗学的实与虚黄金灿(2021·11·4)
  • 内容提要:在王士禛诗学中,声韵之学主要代表“实”的一极,神韵之论主要代表“虚”的一极。王士禛的声韵之学表现在他对字音、平仄、音节、押韵等问题的关注上,可归结为他对诗歌声韵之美的重视,而声韵之美正是其神韵诗学的艺
  • 关键词:王士禛 诗学 声韵 神韵 虚实
  • 清代翰林院试诗制度下近体诗律观念的变迁刘 &nbsp 洋(2021·11·4)
  • 内容提要:清代初期科举常科不考作诗,士人缺乏主动遵循诗学规范的意识。在康熙十八年(1679)博学鸿儒科中,与试者创作《省耕诗》时出现了不合平仄、出韵等诗歌声律问题。雍正至乾隆年间,翰林院朝考、散馆试诗制度逐渐建立并
  • 关键词:翰林院 朝考 散馆 博学鸿儒科 近体诗律
  • 馆阁试律与早期试律诗学的建构王 &nbsp 涛(2021·11·4)
  • 内容提要: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颁布功令将试律纳入科举考试范围之后,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亟需一种相对固定的试律诗法以指导创作,此时既有创作经验又在科举系统中享有崇高地位的翰林院庶常馆馆臣成为试律诗学的主要建构者。
  • 关键词:科举 八股文 试律 馆臣 形式诗学
  • 论《钦定词谱》的和声、衬字观念——兼与《词律》相比较 吴晨骅(2021·11·4)
  • 内容提要:词中和声说起于北宋沈括,经胡仔、朱熹等人的发展,成为宋人解释词体起源的主流观点。《钦定词谱》着重吸收了其中的“一字一声”和“诗变为词”的观点,并通过“添字”这一表面共性,与后起于曲学的衬字观念相糅合,
  • 关键词:和声 衬字 《钦定词谱》 《词律》 词体
  • 词为声学:晚清词学的基础观念昝圣骞(2021·11·4)
  • 内容提要:“词为声学”是晚清学人对于“词学”内涵与体系的一种基本认知。它从词体倚声而作的源生机制出发,探寻音律与格律的协配规律,并引入儒家乐教思想,强调审音守律,和声雅调,观风化人。此观念在晚清的流行,是取法姜
  • 关键词:词体 声学 声律 刘熙载 晚清词学
  • 先秦占书的生成及其文献体系的分流林甸甸(2021·11·5)
  • 内容提要:殷商时期,巫觋与贞人垄断占卜知识,并以此确立宗教政治权力。作为神圣知识的占卜知识,被写定编集为可被检视查阅的“占书”,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神圣知识的下移。从秦简、《龟策列传》及《易》类文献的文本来看,“
  • 关键词:占书 占卜知识 占卜观 《龟策列传》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