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全文检索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胡应麟诗学体系建构中的画论元素 魏刚(2021·11·2)
  • 内容提要: 胡应麟在诗学批评中曾援引大量画论元素论诗:在境界方面,以“神韵”概念表达出诗歌在文本形态、情感张力、审美意境三个方面所应具有的美学形态;在典范方面,以“品第”方式推举出时代典范以及诗人或诗歌的个
  • 关键词:胡应麟 诗学体系 画论元素 三位一体
  • “现代性”与“科学帝国主义”初体验——论近代早期的火轮船诗 ......潘静如(2021·11·2)
  • 内容提要: 近代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蛮横开启。火轮船由此进入晚清士人的视野。其出现、引进、风行与技术革新影响了咸同光三朝诗歌生产的策略与形态,是近代早期文学史上的典型案例。晚清士人借由古老的
  • 关键词:现代性 科学帝国主义 近代早期 火轮船
  • 唯物史观与郭沫若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李斌(2021·11·3)
  • 内容提要:郭沫若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广泛研究了甲骨文、金文、《诗经》、《楚辞》、先秦诸子、魏晋文学、唐诗、清代诗话和弹词,发表了大量学术成果。他重视文献考证,通过学科融合,灵活运用“以诗证史”“关键词考察”“以医
  • 关键词:郭沫若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唯物史观
  • 郑振铎与文学遗产的整理研究工作陈福康(2021·11·3)
  • 内容提要:科学地继承、整理、研究中国文学遗产的工作,以1920年《文学研究会会章》开宗明义首次提出“整理中国旧文学”为开端,进行至今已逾百年。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学术骨干上为此后百年中国文学遗产整理研究事业准备了基本
  • 关键词:郑振铎 文学遗产 百年
  • 汉代前期文艺思想转型的实践与动因——以从“敦朴”到“巨丽”的转化为例杨允(2021·11·3)
  • 内容提要:汉代前期的文艺思想经历了两个特色鲜明的发展阶段。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方法探索这一时期文艺思想形成与转变的动因,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的规律。汉代前期文艺思想的建构与转型是外部动力与内在机理共同作
  • 关键词: 汉代文艺思想 唯物史观 审美理念 “质文代胜”
  • 关于鲁迅文学起源理论的再认识——从“杭育杭育派”说起徐公持(2021·11·3)
  • 内容提要:鲁迅曾提出文学的“劳动起源论”,具体则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杭育杭育派”之说。然而披览鲁迅著作,他在前后各个时期各种场合提出的文学起源说法颇多,“劳动”说之外,尚有“天然”说、“自达”说、“神话”说、“休
  • 关键词: 鲁迅 文学起源理论 “杭育杭育派” “天然”说 “自达”说
  • 白居易五律中的句式新变 谢思炜(2021·11·3)
  • 内容提要: 通过调查白居易五律在句式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化,可从句式切分、分句关系等方面将白诗的句式新变析分为一四式、四一式、三二式和后三字两分结构四种类型。从杜甫到白居易,五律句式处在丰富发展的过程中,白居易对此
  • 关键词: 五律 对偶句 杜甫 白居易
  • 两宋川浙禅宗文学区域互动略说——以“川僧藞苴”“浙僧潇洒”为中心 ......李小荣(2021·11·3)
  • 内容提要:在两宋禅宗发展史上存在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即川僧南询。尤其是南宋,入浙川僧享有最重要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乃至形成“川僧藞苴”和“浙僧潇洒”的并尊局势。但从禅宗文学地理的区域互动而言,川僧“藞苴”主要
  • 关键词: 两宋 川僧藞苴 浙僧潇洒 禅宗文学 区域互动
  • 从别调到主流——骈文“用成语”观念在宋代的成立 陶熠(2021·11·3)
  • 内容提要:“用成语”是宋代骈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指的是将前代经典中的成句摘出,并与另一成句形成偶对的骈文技法。这种技法在唐代仅是偶一为之的别调,经过北宋前期的写作实践,在徽宗朝形成了风潮。由于使用经典成语偶对既能
  • 关键词: 用成语 宋四六 王安中 《诚斋诗话》
  • 论画像记赵宏祥(2021·11·3)
  • 内容提要:古代肖像画不仅呈现人物容貌,同时也具有身份意义。画像记一体依托肖像画,源自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的文体创造。宋人画像记的写作立场以公共纪念为主,其文体形态在趋向稳定的同时,也向着实用性的方向演变。明清
  • 关键词: 画像记 肖像画 祖宗像 《王彦章画像记》
  • “游词”的生存与清词的演进 曹明升(2021·11·3)
  • 内容提要:金应珪首先提出“游词”的概念,并将缺少性情作为其根本标志。谢章铤等人又将“性情”压缩为诗教范畴内的“寄托”,此时的游词成为了“寄托”理论的反面典型。常州词派所批判的清代游词肇兴于朱彝尊,他在特定的历史
  • 关键词: 游词 清词 创新 传统 代际对话
  • 从“高史”并称到“姜史”并称——论雍乾词坛的层级式宗尚李小雨(2021·11·3)
  • 内容提要: 姜夔、史达祖与高观国是南宋杰出词人,在宋末的词评语境中,“高史”“姜史”等并称已逐渐形成。清代雍乾时期,词评中更多采用了“姜史”“姜张”等并称表述,而有意无意地忽视“高史”并称,这透露出雍乾词坛“升
  • 关键词: 雍乾词坛 浙西词派 宗尚 层级
  • 读者之心:论周济“词史”思想在清季的实现莫崇毅(2021·11·3)
  • 内容提要:晚清词坛同时存在两种“词史”观念:第一种以谢章铤为代表,借鉴“诗史”传统,强调“纪事”功能;第二种以周济为代表,建立在“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的常州词学思想的基础上,强调“由衷之言”。《江南好词》在读者群
  • 关键词: “词史” 读者 常州词学 《庚子秋词》
  • 杂而有章:清季民国时期的张炎词学批评 杨传庆(2021·11·3)
  • 内容提要: 清季民国时期,对张炎词学的批评呈现出杂而有章的特点。朱祖谋、况周颐、夏敬观等强调词意厚重,从指导创作的角度出发,着力揭示玉田词的“空滑”;郑文焯、吴庠为针砭词坛摹习梦窗而生的晦涩弊病,汲取张炎词学“
  • 关键词: 张炎 空滑 清空 清季民国 词学批评
  • 马礼逊英译《红楼梦》手稿研究王燕(2021·11·3)
  • 内容提要:1812年,第一位英国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将《红楼梦》第四回译成了英文,距离“程甲本”刊行仅仅二十年之久,这部文学巨著就踏上了西行之旅。译文虽没出版,但其手稿历经二百年,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伦敦大学亚
  • 关键词: 马礼逊 《红楼梦》 文畬堂藏板 英译手稿
  • 楚帛书四神时空属性再探——兼论中国上古神话空间优势型时空观张开焱(2021·11·3)
  • 内容提要:现有成果认定楚帛书四神是四季时间神,其四方空间神属性被无视。四神在楚帛书创世神话生殖世系中的位置、木神神性、方色对应关系、创造和修补空间、以四方推定四时的工作等,都确证其空间属性是基础。楚帛书四神模式
  • 关键词: 楚帛书 四神 时空属性 中国上古神话史 空间优势型时空观
  • 《汉书·五行志》的编纂意图与策略程苏东(2021·11·3)
  • 内容提要:班固在刘歆的基础上构建了从河图、洛书到八卦、《洪范》九畴,再到《周易》《春秋》的天人学体系,将战国以来具有浓厚数术色彩的天人学传统纳入其经学体系之中,而《汉书·五行志》正是这一学术理念的产物和具体呈现
  • 关键词: 《汉书》 《五行志》 班固 历史编纂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