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创刊四十周年暨复刊十五周年

学术报告论文 更多

  • 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 《文选》和辞赋
  • 情理·源流·对外文化关系——宋型文化与宋代文学之再研究
  • 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双向交流
  • 分期与规律——建国以来文学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两个规律
  • 文学古籍整理与古典文学研究
  • 文献学与综合研究
  • 略谈《古本戏曲丛刊》的文献价值
  • 关于古代小说版本学
  • 论文学遗产的四重价值
  • 复刊以来《文学遗产》发表的综合理论研究学术成果的总结
  • 关于上古、中古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 复刊以来曲学研究概述
  • 解析与思考——《文学遗产》古代小说研究论文之我见
  • 近年来《文学遗产》发表有关古代文学理论成果简述
  • 《文学遗产》复刊以来论文和作者队伍的统计分析

纪念庆典 更多

  • 《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周年庆祝活动纪实风雨一甲子,辉煌开新篇——“《文学遗产》创刊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发言述要
  • 《文学遗产60年》·学人题赞
  • 化育学子 功垂后世——《文学遗产》创刊四十周年感言
  • 《文学遗产》创刊四十周年暨复刊十五周年纪念会致辞
  • 亲切的回忆,衷心的祝愿
  • 中国社会科学院汝信副院长致辞
  • 《文学遗产》主编徐公持致辞
  • 《文学遗产》创刊四十周年暨复刊十五周年庆祝活动纪实
  • 四十周年寄言

纪念文汇 更多

  • 《文学遗产》六十年
  • 回忆余冠英先生
  • 我与《文学遗产》六十年
  • 求实严谨创新
  • 六十年情缘
  • 风雨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文学遗产》六十华诞感言
  • 我们的搖篮——兼谈对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些认识
  • 副刊·季刊·双月刊
  • 《文学遗产》也是一份文学遗产
  • 《文学遗产》——我的课外教材
  • 忆陈翔鹤先生
  • 赞《文学遗产》
  • 乐做学者的知音
  • 与《文学遗产》往来杂忆
  • 走过一个花甲的《文学遗产》
  • 王运熙先生和《文学遗产》
  • 譬如北辰,众星拱之——《文学遗产》六十年志庆
 

您是第 12407137 位访问者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
电话:010-85195453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269626